刘备点了点头,语气平静。
“继续。”
“既是眼下无重于登基大典……”
李翊缓步近前,“陛下又独召臣一人,想必是与文武大臣有关。”
刘备突然大笑,笑声震得烛火摇曳。
他站起身来,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子玉啊子玉,为何你这般聪明人,偏要为我所用?”
“朕时常想,若你也愿争雄天下,今日坐这位置的——”
手指重重戳在玉玺上,“就该是你了!”
殿外惊雷炸响,夏雨骤至。
李翊掸了掸被风吹皱的衣袖:
“臣懒散成性,而皇帝宝座么”
他望向檐外雨帘,“实乃天下第一苦差。”
“依臣之懒性,实做不得的。”
“你?懒散?”
刘备嗤笑,“你若算懒,天下人都是醉生梦死的懒鬼!”
“好了,说回正事。”
这几日见李翊为了称帝大典一事,忙得焦头烂额。
刘备这才跟他开了一个小玩笑。
“今日召你来,确实是要商议封赏功臣之事。”
刘备开门见山,“此前中原大战之时,立下汗马功劳的将士们,一直未能得封。”
“那时我不过是个诸侯王,封赏有限。”
“如今既登大位,自当论功行赏。”
“朕想底下文武也是这般想的,等到称帝大典那日,人们肯定会翘首以盼。”
“倘若朕薄待功臣,只恐失了人心,反令魏贼、吴贼乘虚而入。”
“可若封赏过重,只恐将来朕百年之后,阿斗镇不住那帮元勋。”
“所以今日单独召你过来,就是为了商议此事。”
“拿出个具体的办法来。”
如果不称帝,刘备没办法进一步封赏手下,会失去人心。
称帝之后,封赏轻了,同样会令一起创业的老同志感到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