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欲邀景升称楚公,共制大耳,奉孝以为可行否?”
曹操称魏公,就是希望由他能担这个“骂名”。
既然有了第一个,那么一向野心勃勃的刘表再称公,就不会挨太多的骂声了。
尤其还有曹操帮他撑腰。
这有利于促成新的曹刘同盟。
郭嘉轻咳一声,敛袖对曰:
“明公此议,可谓因势利导。”
“刘景升素有野心,若受楚公之印,必与刘备争衡南土。”
“然或使汉室爵赏自此愈滥。”
“……今日许表称公,明日西凉、汉中皆欲效尤。”
郭嘉先是肯定了曹操此计的益处,但又话锋一转提到了他的弊端。
显然,郭嘉认为此举弊大于利。
曹操沉吟许久,缓缓道:
“孤岂不知滥爵之弊?”
“然方今天下鼎沸,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观四海英雄,莫不觊觎王爵。”
“吾此举,不过如奉孝所言,因势利导耳。”
“至于西凉韩遂、汉中张鲁,鼠雀之辈耳,安敢效尤?”
“愿奉孝无忧。”
郭嘉见此,也不再相劝,只补充了一句:
“可阳遣使奉玺绶,阴令蔡瑁进之。”
“刘表见此,必不相拒。”
曹操抚掌称善,乃从其言。
即命尚书台拟诏,使谒者赍楚公印绶往襄阳。
又密赐蔡瑁金五百斤,嘱曰:“大事可图,就在今日。”
随后,曹操正式迁都邺城。
开始征用北方的人才。
以清河人崔琰为西曹掾,使人再去征辟。
崔琰拗不过曹操威逼,只得应从。
又听闻河内温县,有一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