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也得听诸葛亮的。
而李翊作为诸葛亮的师长,兼前辈,诸葛亮几乎也对李翊的话言听计从。
所以两人的关系在军中算是极为微妙的。
好在二人相处之间,并没有产生什么分歧。
要不然,到时候大家真不知该听谁的了。
虽然那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低,不过真到了那个时候。
大概率最后还是李翊乾纲独断。
理由也很简单,首先淮南派的陈登肯定是支持李翊的。
两人算是刎颈之交,十几年的友谊了。
陈登站队李翊,就等于他麾下徐盛、甘宁那批淮南将都会站李翊这边。
可以说,陈登这一票的权重很高。
而剩下的人,诸如孔明带来赵云、高顺等辈。
都是些清白威严之人,遇上这种事儿根本应付不来。
并且退一万步讲,
要是南方之事,李翊与诸葛亮在意见上真有冲突,闹了矛盾。
以刘备的性格,到时候会帮谁?
所以,聪明如诸葛亮,是绝对不会去与李翊发生政见冲突的。
第一,真冲突了,最后只可能是自取其辱。
第二,到时候大伙儿要是真站李翊那边,折损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个人威望。
所以,没那个必要。
诸葛亮虽然全权总揽江南事务,但很多大事,都会私下里跟李翊商议。
明面上说的是征询前辈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再向李翊汇报。
如果李翊不同意,他也会以“虚心采纳”建议的方式,将之更改。
可以说,丞相在职场方面,绝对也是一个会来事儿的高手。
计较已定,陈登乃命人收拾了楼船一只。
带着鼓东,又钦点随行健将数员。
使赵云、甘宁随之左右,配备强弓硬弩。
上船之后,迤逦前进。
大船开拨,及至寨边,李翊便命人下了矴石。
时值暮春,江雾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