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些年,公孙瓒不修德政,不赏士卒。
将士离心离德,皆不愿效死力。
很快便向袁军投降。
按理说,
城围而不降者,城破后,杀无赦。
但袁绍这个人性格确实是比较宽仁,主动赦免了这些投降士兵。
外宽内忌虽是骂袁绍的,但前面的“外宽”也说明了袁绍的优点。
靠着袁绍如此优厚的待遇,易京许多城楼的守将,都主动向袁绍投降。
袁军进军神速,战士出入不息。
有人将前线的军情回报给公孙瓒,劝他赶快从主城楼发兵,去救一救前面的城楼。
不然坚守不了两天,大家全降了。
公孙瓒却置若罔闻,仍旧大碗喝着好酒,啃着羊肉。
一樽接着一樽……
“若救一人,后之战者只望人救,不肯死战矣。”
公孙瓒正式给出自己的回复。
“传令前线将士,叫他们安心守御,我易京粮食充足。”
“袁军不能久持,时日一久,彼自退兵矣。”
当公孙瓒的命令传回前线之后,前线尚负隅顽抗的将士士兵,无不感到绝望。
遂举楼向袁军投降,不再做抵抗。
袁军继续向前,一路打到易京主楼。
此时的公孙瓒才如梦方醒,惊觉自己迷信的易京城,原来也并非是牢不可破。
于是,
在楼中龟缩了好几年的公孙瓒,终于在此时破天荒的聚集群臣,商议破袁之策。
“今袁绍攻得急,中有人或降或溃。”
“我易京诚恐难以守住。”
“惟有寻求外援,才能自守。”
公孙瓒之子公孙续向老爹进言道。
“何者可引以为援?”公孙瓒问。
“黑山军首领张燕,与袁绍有旧隙,其在冀州西部,离得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