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问大军该向何处进军。
只因袁尚兵败逃出南皮之后,不见了踪迹。
短时间内也查不到他的动向,所以大伙儿才问接下来该向哪里进兵。
李翊言道:
“此次借道青州,专欲克冀州而来。”
“我只管发兵,捣向魏地。”
“魏地若破,冀州可得矣。”
“至于袁尚动向,任其自去,吾只要冀州。”
众人领命,自南皮出发,一路向西南方向打向魏地。
李翊用马延、张顗为先锋,又命许攸辅之,帮忙劝降诸城邑。
这些人都是河北的老面孔,在旧袁营位高权重。
诸守城将,见其来到,又畏惧李翊兵威,纷纷纳城投降。
李翊将印绶举数还给守城官员,仍命他们为县官。
只因他心里清楚,现在这些官员投靠他,无非是畏惧自己的兵威。
自己若是一上来就解了他们的兵权,必然会引起反抗。
现在就这样保持“中立”就可以了,等到李翊打下魏地,夺了冀州之后。
这些名义上投降的城邑,传檄可定,真正意义上归降。
就如同官渡之战时期,后方的豫州一样。
他们名义上倒向袁氏,扣住粮草不往中枢发。
但当袁氏倒下之后,立马如数上缴绢布粮食。
而不论是曹操也好、刘备也好,都是直接将这些豫州官员与袁氏互通的书信一把火烧了。
表示既往不咎。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骑墙派人数太多。
你不可能一下子全收拾了,否则你豫州的行政系统都得瘫痪。
烧书信,也是为了收买人心。
不过在烧之前,李翊曾命庞统将这些书信全都备份了一份儿。
现在袁氏力量依然强大,为了团结,不能搞内讧。
等之后平定了北方,在慢慢地秋后算账。
靠着“带路党”的引路,兼之李翊在北方打出来的名声。
军队一路畅通无阻,直捣冀州首府魏郡。
至魏地时,李翊方知曹操也打至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