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天下之权柄,其野心不小,恐不久将要南下。”
“若曹司空与刘将军此时分神于江东战事,袁绍乘虚而入,恐亦非美事。”
袁绍很快就要南下,除非曹刘能在这期间快速剿灭孙氏,否则就可能遭到孙袁两家的南北夹攻。
孙氏其实并不弱。
此前是因为袁术在,他软禁了孙家大量将领。
袁术身死,反倒给孙氏解套了。
许多孙氏将领都是带着部曲去投靠孙策的,比如说孙贲、吴景等。
这使得孙氏的力量暴增。
同时,孙策虽然没得到江东大族的支持。
但同窗好友周瑜却凭着自身家族的影响力,帮他拉拢到了淮南一批家族的支持。
对于孙氏而言,它不一定非要攻打曹刘。
孙氏只是想要江东地界。
而现在的曹刘对江东的影响力并不强,万一真陷入了与河北的战事中。
是很难拦住孙氏侵吞江东剩余土地的。
刘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要害,跟曹刘谈判。
曹操、刘备俱是陷入了沉思,思考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江南之患,不可不慎。
本来袁术的残余势力都还没解决,曹刘两家在淮南都还没暂稳脚跟。
如何再发兵去剿灭孙氏?
纵然剿灭了孙氏,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放血槽罢了。
什么意思?
前面说过,扬州最富裕的地方就是淮南,淮南人口大约占了扬州的60%80%左右。
这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南方开发的太晚。
孙策打吴郡时,专门让朱治从吴郡的后方钱塘绕路打过去。
因为当时吴郡之内全是湖泊和沼泽,如果不走官道,几乎是肯定要迷路的。
而再往南就更不用说了,全是山地、沼泽、树林,生产力极其落后。
很多人问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是不是真心的?
答案当然是真心的。
对于当时的曹操来说,他太需要一个像孙权这种能守住家业的继承人了。
历史上对孙权的评价始终是进取天下不足,守土有余。
这个“有余”就在于孙权对中国东南部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