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之外,刘备与李翊几乎是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这是喜欢李翊的同时,更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他的重视。
好让李翊拥有足够的权威,去压服徐州那帮文臣。
只有当李翊镇住徐州那帮文人,刘关张牢牢掌握住兵事大权时,文武两派才能拧成一股绳。
一致对外,重拳出击。
曹营和刘营这边的用人,无疑都是成功的。
曹营这边,就是曹操、荀彧两个人乾纲独断。
刘营这边,只要刘备、李翊一二把手发话了,手下兄弟就得听。
虽然如此,但两边现在毕竟还是两个阵营。
所以当曹操提出河南一同推举出一个谋主来时,绝对是好心。
这可以使两边意见更加一统,方便将来战事调度。
“那孟德兄有何高选?”
刘备出声问。
曹操一捋胡须,沉吟道:
“依吾看来,为公平起见。”
“你我各举对家一人如何?”
曹操提出各自举荐对面的人,刘备欣然接受。
“颍川荀文若,王佐之才也。”
“备愿举荀令君。”
刘备推举荀彧。
“东海李子玉,青云高士也。”
“操便举李郯侯罢。”
曹操还是那么爱李翊。
由于现在是商讨河北战事的大事,故两家都没有耍什么心机。
就是认认真真讨论问题,实事求是,毕竟这种问题开不得任何玩笑。
真要是打输了,曹操、刘备都得完蛋。
刘备是袁家女婿,搞不好下场还能好点,曹操就绝对没那么好运了。
诸侯讨董时,各自逡巡不前,终以失败告终。
这次反例犹在眼前,曹刘二人自是不敢在此时耍心眼子。
荀彧、李翊被推举出来,各自见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