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既是天子有诏相请,何不就此留在京都,好过将来困于战祸。”
张杨无奈叹一口气:
“非是杨不谋前路,不事朝廷,奈何强宾不压主,我带兵在此。”
“恐不为刘宠所容。”
董昭却道:
“我观陈王乃心向汉室之人,今其已领大将军之位。”
“将军身为卫将军,亦受其节制。”
“只要不与其作对,既是天子明诏,陈王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相容呢?”
“况天子留将军在朝廷,想来亦是需要有人节制董承、刘宠等人。”
“将军手上兵马不少,若是留在陈地,天子定不会亏待将军。”
张杨听完董昭的分析,顿时似醍醐灌顶。
握住董昭的手,感谢道:
“公仁之言,真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既如此,我便留在朝廷中枢,至于野王储备的钱粮,我再差人去取。”
董昭虽然是被张杨强行留在身边的,但张杨对他其实还不错,也算言听计从。
看在共事一场的份上,董昭也是认真替张杨谋划,劝他留在朝廷。
因为他非常清楚待在河内是不可能成事的,南北皆受袁曹节制,无地发展。
况张杨本就缺少进取的野心与魄力。
留在朝廷,反倒于他是件美事。
而对董昭自己而言,他也得为自己的前程考虑。
此前他想在观望一会儿,如今天子幸驾陈国,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观望的心思。
天下风起云涌,局势变幻莫测,饶是董昭也不敢轻易站队了。
索性先陪着张杨在朝廷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天下局势如何变幻。
这边,
曹操、刘备在领了封赏之后,各自打算收兵回家。
刘备出了陈县,点齐兵马,便打算回下邳去。
李翊催马前来,向刘备道喜贺道:
“恭喜主公进位左将军。”
刘备到没有多高兴,毕竟大家都有封赏,都封了,就等于没封。
尤其刘协这一系列的封赏之中,又暗藏挑拨诸侯间争斗的冷箭。
这令刘备略略感到有些不安,总觉得要有大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