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袁绍稍稍还是有一点心动的。
为什么说袁绍好谋无断?
其实从迎天子这件事就能看出来了。
袁绍作为少帝刘辩一派的,要么就坚立不移反刘协,要么就摒弃前嫌,迎奉天子王驾。
可袁绍偏偏选择了全都要。
一开始袁绍坚决反刘协,想立刘虞为帝。
后来沮授等人给袁绍讲了迎天子的好处,袁绍又心动了。
而在领了冀州牧后,袁绍又担心被河北士人架空,又叒拒绝了迎奉天子。
结果等被曹操抢了天子之后,袁绍又后悔了,想让曹操把天子迁到离他更近的鄄城来。
如此反复,半天拿不出一个确切的方案出来。
也难怪评价袁绍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真是一点也没评价错。
“罢了,诸公不必再吵!”
袁绍出声止住众人的争吵之声,犹豫一下,才道:
“既然天子乘舆在河东,今可先使人进献米肉。”
“至于保扶王室,安宫邺都一事,且先观望再说。”
“明公!”
沮授、田丰等人还想再谏。
却被袁绍挥手挡了回去,示意众人此事不必再议。
沮授等人无奈,只好作罢。
与此同时,
曹操自陈国退兵以后,将兵锋指向颍川,克日平定。
并将治所迁到了许县。
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们,力荐枣祗为屯田校尉,希望曹操快些开展屯田,追上徐州刘备的步伐。
曹操欣然同意,将屯田制的具体实施方案,委任给了荀彧、枣祗、韩浩三人。
由于颍川也遭遇了战乱,所以有大量的无主荒田。
同时,由于曹操镇压了颍川的黄巾军。
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耕牛、农具。
曹操在各州郡设置田官,下令储存粮食,为将来四方征战做足准备。
随着颍川屯田制的推行,曹营这边也逐渐从兖州的内乱中恢复过来,情况得到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