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东圣宗的禅宗三祖,曾写下。】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不识本心,学法无盆;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此刻你方信了当日群芳宴上莲池大师所言“与佛有缘”之语非虚。】
【周身佛光渐盛,如旭日初升般层层晕染开来。】
【你身上的佛光越发璀璨,身上被一层柔和的梵光所笼罩。】
【你两手缓缓松开,即右手掌上仰,安于左手掌之上,两拇指头相接。】
【一股不动如山,封禁诸界的气息弥漫而出。】
【“法界定印!”】
【不一会后,你两手双手握拇指于掌中,左手食指竖直,右拳握左手食指于胸前。】
【手指上绽放出晶莹般的佛光,修长的手指自虚空之中划过。】
【刚刚封禁万物的气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空如也、净化一切、自在超脱之意。】
【“金刚自在印!”】
【又过六日,你缓缓睁开眼睛,瞳孔之内似有琉璃清净之意流转,八宝莲华在瞳孔深处若隐若现,开合生灭,仿佛蕴含了无尽的奥秘与智慧。】
【二先生早已察觉你的变化,语气好奇道,“这门佛门大手印,应是东圣宗不传之秘,当世恐怕无人能领悟其真谛。”】
【“你一个研读圣贤书的大齐士子,如何习得此等秘法?”】
【你微微一笑,“二先生,你着相了。佛家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见如来,心向佛道,至于是否入门,佛祖又怎会介怀?”】
【白衣少年一笑置之,他语气之中多了一丝遗憾,“这佛门禅宗之理,倒是修行心灵之力的绝佳法门。只可惜,我当年与佛门结怨太深,又看不上那些秃头僧人,否则或许早已领悟此中奥秘。”】
【“你如今感觉心灵之力,已至何种境界?”】
【你闻言心中一动,回想起自己熟读佛门典籍的情景。那些典籍似乎都是谢鸿送至小院,供你抄录研习。其中,《坛经》便是一例,而谢鸿圈注的段落,竟与你今日感悟最为精妙之处不谋而合。】
【这谢鸿似乎对于今日早有预料?】
【从谢家的大观园得九剑,再到群芳宴,又到今日,似乎总有这位谢家玉树的影子。】
【你忽然想起陆华曾言,谢鸿走的乃是“熔铸三教为根底,汇通百家”的大道。此路之恢弘,不亚于当年夫子,甚至可以在三教之外,再开一教。】
【而他似乎隐隐引着你慢慢走上了这条道路。】
【但你的眼神很快恢复如初,桃瓣飘落掌心,你轻声道:“前人栽树,后人却未必只能乘凉。”】
【面对二先生的询问,你微微一笑,“应该便是燕王所说的第四重道心惟微,不过却是以佛门的入定的手段所得。”】
【白衣少年想了想,“大道殊途同归,百川终是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