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尤得知此事,担心案子真相大白,老父亲官位不保。”
“为此,却是特地喊上了十几名地痞流氓,趁着九位钦差于客栈暂时进膳之际,拉上门栓,添上柴火,火烧钦差。”
柳立继续道:“九位钦差,七位烧死,两位持刀破窗逃走,连夜入京。”
说完,柳立落座,默不作声。
“竖子啊!”陈继拂面,哀嚎着长叹。
这天底下,怎么能有这样的蠢人?
“就是不知,朝廷这一次定下的判罚力度如何?”转运使刘钧一叹,面上有抹不开的愁意。
火烧钦差,几百年以来并无先例。
说是与谋逆等同,但究竟判罚到何等程度,却是无人可知。
毕竟,既是与谋逆等同,那就是以谋逆为参考标准,存在一定的上下浮动。
唯一可参考的例子,或许是太宗年间的一桩“假冒钦差”的重案。
昔年,太宗皇帝执政,时常私下任命一些秘密使者,监察四方,执行命令。
一位名为李飞雄的人抓住了机会,假冒钦差,混的如鱼得水,并得到了不少驿卒的支持,意欲借此自立为帝。
最终,朝廷平叛,凡与其关联的驿卒,尽皆夷灭三族,凡与其有交集者,不管知情与否,皆作“谋逆”之罪,疑罪从有,或凌迟,或斩首。
甚至,就连不少文官都遭到了腰斩,破了“不杀士大夫”的训诫。
从判罚程度来讲,“假冒钦差”案的判罚相较于谋逆而言,却是要重上不少。
甚至,一度超过了法定刑规定的上限。
因此,火烧钦差,究竟是相比起“谋逆”要高一些,亦或是低一些,就纯粹跟官家的脾性有关。
可能更重,也可能更轻。
火烧钦差,两浙路文武百官肯定都会受到牵连,但牵连也分轻重。
贬官是牵连,流放是牵连,斩首也是牵连!
“唉!”
陈继长长一叹,摇头道:“不知啊!”
从火烧钦差上报的那一刻起,两浙路进奏官就不再往下传达任何文书。
朝廷的决意,两浙人自是不可能知晓半分。
余下几人,相视一眼,暗自叹气。
谁承想,一道小小的冤案,就能酿成如此大祸呢?
谁承想,竟然真的有人敢火烧钦差呢?
命中有此一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