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以为道路建设是归建设局管的,江成和周厂长一开始跑去那边谈修路的事情了。哪里知道谈了半天,建设局的局长倒是很乐意合作,他们也需要大量的运输车辆。
但建设局只负责建设道路,道路规划是要找公路局,那边是规划道路的。后来找到公路局后,发现这边也是一个清水衙门。
城市里的道路,的确是公路局规划,比如建多宽,用什么材料建设。但公路局部门只是收到命令,要建设什么地方,才会去规划。
这主动规划权其实不在公路局手上,公路局规划的再好,给全市都规划好街道有什么用,得上面同意拿钱呀。
到最后,江成和周厂长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跟市里的二把手约谈这个事情。
采购的车辆下县城,市里真的承担不了多少费用。
现在一条砂石路,一公里的成本在四千左右,这个价格是在五四年修青藏公路核算出来了的。
如果汽车厂提供车辆运输,成本下降一半是肯定有的。下面的县城也分摊一下,再找省里拨点款。
到时候一条一百多公里的路,市里可能出资都不需要十万块。当然了,十万块对于这个年代来讲也不少,要修的路也不只是一条。
当昌城市的二把手不管那么多,汽车厂现在是省企,厂里生产的车辆能留在昌城的并不多。光景德镇那边,仗着陶瓷出名,能卖到全国各地,省里领导怎么可能不资源倾斜。
还有外省的单位和企业,加上部队多少也要分走一点。
对于市里的二把手来说,这就是把大批车辆留着本市的机会,等于是修了道路就直接有运输车辆了。
作为市里的二把手,不可能不明白交通便利会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这有路没有车,其实也是交通规划里要考虑到的核心之一。
反正江成跟周厂长跑了几个部门了,在市ZF这边总算是达成了合作意向,汽车厂那边只要负责提供车辆了。
当然了,市二把手是要在市里的会议大厅跟下面的领导干部开会的,到时候下面各县城的领导都要来昌城开会。
这一路一带大会,除了各部门领导要来,也会邀请市里的一些商界认识。
大范围的搞道路基建,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ZF的力量有限,搞一场全民出钱或出力的捐献很有必要。
两年前鹰潭那边修建铁路,省内就搞过一次募捐。也是两年前,发大洪水,民众就捐献了五千万斤粮食。
会议那天,汽车厂的领导也是要去参加并且讲话的。还要起带头表率,带头捐献几辆汽车什么的。
但汽车厂的捐献,是捐给昌城市那些公私合营的商人看的。在计划经济下,公私合营的形式,商人想亏钱都难。
什么物资都缺,真要有不是很缺的东西,也是计划生产,不用考虑销售问题。所以这个年代有些商人,是真的有钱。
汽车厂是国营单位,挣的利润除了给工人多发的福利,其他都是国家的。他们捐几辆汽车,到时候上面单位减免一点利润款项,真正的目标是那些有钱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