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秦军青年将领中的佼佼者。我不希望你尚未为秦国立下功劳,便卷入这场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
“所以不要再调查下去了,一切交给我来做。”
蒙恬看了一眼目光诚恳的王齮,又看了看对方手中的扳指,眼底闪过一丝精光,心中便有了决断。
“属下明白了,但蒙氏一族世代效忠大王,又岂能袖手旁观,请您让我也出一份力。”蒙恬单膝下跪沉声说道。
看着上钩的蒙恬,王齮眼底闪过一丝笑意,继续说道
“这件事你无需插手,有些事情还轮不到你们这些年轻人来做,你安心回去,若是真的有需要,我会让人通知你的。”
“诺。”
蒙恬也没有纠结,拱手行礼后,便朝着军帐外走去。
看着蒙恬离开的背影,王齮的目光变得复杂起来,等到大帐的门帘放下后,缓缓开口说道
“武安君啊,您看到了吗?秦军之中充不缺乏忠心善战者,他们对国家忠心耿耿,只要秦国有了危险,便会亦如我们当初一样,奋不顾身。”
想着蒙恬刚才义正言辞要拱卫嬴政的态度,王齮缓缓起身,伸手握向了身旁的沉重长戟,手臂用力,直接挥舞了起来。
“只是秦王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我们为之效死的秦王,却主动背叛了我们。如今的秦国,更是让一个黄口小儿当了秦王。”
挥着手中的长戟,王齮思绪不由得回到了年轻之际。
当时他还只是武安君白起身旁的一名裨将,跟随着武安君征战沙场,厮杀六国,南征北战,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
那时候的秦军,在武安君白起的带领下,横扫六国,无可睥睨。
一场场的胜利,让秦军上下团结一心,并且有着一份共同的信仰,那就是只要武安君在,秦军便永远战无不胜。
他们这些将士永远可以跟随着武安君,在一场场胜利后,高歌凯旋。
他是对建功立业的追求,进入了秦军,但在武安君的人格魅力感染下和一场场战斗后,他心中对秦国有了无可动摇的忠心。
他以为自己可以保持这份忠心,跟随武安君为秦国马革裹尸,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个残酷的打击。
武安君白起死了。
秦国的晴天白玉柱,为了大秦征战了一辈子的武安君,最终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死在敌人手中,而是在一处逼仄的草屋之中自裁了。
然而更可笑的是,在武安君死后,天下流传出其并非是自裁,而是被农家所谓的六大长老刺杀而死的。
一群不入流的江湖人,竟然成功杀了将横练外功修炼到极致,从秦国死士营中杀出来的武安君。
事后,秦国之中有人提议要为武安君正名。
哪怕武安君死的不明不白,但也绝对不能容许其他人的羞辱和冒犯。
然而这份请求,最终却石沉大海,秦昭襄王默不作声,朝堂上下默认这个可笑的事情流传。
从那时起,王齮便知道,武安君的死跟秦王有关,否则秦国不可能是这样的态度。
若无秦王逼迫,武安君岂会“自裁”。
除非他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