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的嗅到了不安的气氛。
罗辛斯说大英博物馆或者卢浮宫这些顶级艺术机构从来没有为《救世主》的真实性背过书,并询问女人,难道《油画》召开这场面对面的采访,就意味着它们为顾为经的论文结果背书了么?
在伊莲娜小姐回答“当然不”的瞬间。
他嗅到了胜利甘美的气息。
这场对话采访在她开口的那一刻便已经结束了。
剩下的仅是去欣赏她怎么把顾为经撕扯成碎片就好了。
崔小明有理由相信。
《油画》杂志的刁难,绝非顾为经做做样子捐张似是而非的假画就能解决的。
可事情怎么会有这样的转折呢?
一方面,父亲说的对。
圣公会的一个多世纪以前的教职人员档案,是非常重量级的材料,却也非是多么什么坚不可摧的铁证。
想解释总是能解释的。
顾为经要是奔着造假去的,既然能拿出那封传教士的日记,那么心思够缜密,事先调查清楚那家老教堂当年都有什么什么人,虽然困难,却并非做不到的事情。
搞不好那本传教士的布道日志本来就是真的,写日志的人和安德森神父也都真实存在,但关于卡洛尔的那几页是假的,顾为经玩了手移花接木,改了一页上去。
就算有这页档案,想踩顾为经的方法有很多。
但父亲又说的都是狗屁。
因为问题的核心根本就不是这个,不是这份证据证明力的大小。
问题的核心是——
态度。
拿出这样的材料来,这他妈的压根就不是想踩顾为经的态度啊!
这个态度可比一万份狗屁的传教士日志加起来还重量级。
翻译翻译,什么他妈的,叫他妈的惊喜?
崔小明从来不怀疑伊莲娜小姐撕人的战斗力。
布朗爵士都想撕就撕。
换成顾为经,一个普攻平A就给秒了,有什么好说的。
问题在于。
他们到底有没有搞清楚,《油画》杂志的艺术总监,对这件事,到底抱着什么样的心思?
崔小明是个超级敏锐的人。
他父亲还在那里对这份档案吹毛求疵呢,崔小明则已经被这个惊喜给直接惊掉了魂……他关注点完全不在这个档案上。
崔小明又一次想到了初次见面的酒会时,伊莲娜小姐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