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戴克·安伦不同的事情在于,威廉姆斯先生很少去美术展。
似乎评论界有一种论调。
热爱音乐的人理所应当热爱绘画,喜欢聆听音乐的人,和喜欢去画展的人,往往是同一批人。
这大概是一种谬误。
威廉姆斯以前就从来没有去过任何画展。
倒退个一两百年,在德彪西的那个年代,或者更早,搞音乐的和搞绘画的,很可能都是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会在同一场艺术沙龙上出没,甚至拥有同一个赞助人。
他们往往有着相似程度极高的朋友圈和社交关系网。
正因如此。
他们成为朋友的概率也很高。
说白了。
如今威廉姆斯就读的艺术院系所搞的那个“大师计划”,就是差不多的东西。只是把宫廷舞会换成了现代化的度假酒店,以及那时候,艺术沙龙里大约不会有萨拉这样的人,报复社会似的,给每个人都打个“U”回去。
尽管如此。
现在社会,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原子化了。没有人要求拉小提琴的一定要懂画,也没有人要求懂画的一定要学会拉琴。
瞧瞧顾为经演奏音乐是什么模样?
灾难。
威廉姆斯进入展馆的时候,便在心中认为,要求他欣赏绘画作品的水平比顾为经拉中提琴的水平更优秀,是一件很不公平的事情。
与走马观花般的来画展里转了一圈,然后就匆匆离开的戴克·安伦不同。
威廉姆斯第一次看顾为经的展览,就花了大约一个小时40分钟的时间。
他满怀着嫉妒而来。
展览却将他困在了原地。
威廉姆斯对个人画展的规模没有概念,他也不觉得这个展览的规模简直小的可怜。
相反。
他认为这个展览的规模很大,大的……就像一只完完整整的交响乐演出。
有着上百位乐手,有着乐队的指挥,有着管乐组,有着弦乐组,打击乐组,有着复杂的编曲,有着完完整整的三段式结构,有着序曲,高潮以及尾声。
最重要的。
他在这里,看到了一场帕加尼尼的独奏演出。
真正吸引到威廉姆斯的,便是一幅关于《星空》的画,那可能是整场画展里规模最大,构图最为复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