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全能大画家TXT > 第九百四十二章 静(第2页)

第九百四十二章 静(第2页)

他和胜子完成《雷雨天的老教堂》相关的论文时,他们手头有一幅画,却鲜有关于画家身份的可靠记载,他们只能一点点的猜想那位画家到底是什么模样的人。他与曹轩谈论的作品与画家,要比他和酒井胜子所谈论的作品与画家距今久远的多。

不是150年。

而是1000年,1500年,以及更久。

他们手上有确凿无疑的关于画家的史料记载,有后人观看作品时的心得,甚至连有些作品画上提诗都能在文献里找到抄录。

唯独没有作品本身。

或许在某个私人收藏家的手里等待着重现世界的那天,或许安详的沉眠在地下的某处,亦或许更糟糕的可能,它已经被漫长的历史长河所吞没。曹轩拉着他的手,两个人试图在史料的长河中捕捉出一两丝倒影。

曹轩不要求顾为经画画,却自己开始画画。

没有作品,他就对着文献临摹。

他以一种后人畅想的身份,为顾为经展现在曹轩的审美视角下,画家的作品应该是呈现出什么模样。

什么是“点刷精研,意存形似。”

什么是“清源寺里见辋川。”

张彦远在为画家们评定上中下各品的时候,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的?什么才应该叫做“笔画不周密而意境周密。”

还有穿插着一些很有趣的小课题。

人们都说书画同体,为什么张彦远说王羲之书既为从古至今之冠冕,丹青亦妙。但实际上在他的评定体系里,王羲之的书法是天下第一,而“亦妙”的丹青只得了一个“中品下等”这样的评语呢?

王献之呢?

据说也画画很好,大名鼎鼎鼎的桓温就曾请他为自己作画。

张彦远说王羲之的绘画水平是“丹青亦妙”,王献之的绘画水平则是“丹青亦工”,可和父亲一样,王献之也就只得了一个“中品下”的评语。

这和当时的审美风尚有关系么?

在第一个学期之后,转年过来,到了这个学期。

曹轩终于开始让顾为经拿起画笔,每堂私人授课之后,开始给顾为经布置固定的课后作业。

依旧不是画画。

而是练字。

书画同体,老太爷认为汉字书法是整个东方艺术审美体系里非常独到的宝藏。

字如其人。

练字练的不光是字,还是抽象到最精简的线条与构图,磨练的是一种审美意趣。

书法,书法,它本就是一种法度。

教室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