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比后世的企业,大家都摆烂,或许还能相安无事;
但只要出现一个卷王,那大家就是不卷也得卷了。
因为有对比了。
因为有了参照,让老板意识到你们在摆烂了。
这鱼,也就是无论如何,都摸不下去的了……
“儒家”
“嗯……”
心中有了大致盘算,刘荣便也不再迟疑,当即以非正式的口谕形式,召了几位有资格代表儒家的大儒、大家入朝觐见。
这些人当中,有的在长安——如公孙弘、董仲舒;
也有的在关东,如辕固生、鲁申公、胡毋生等。
召见这些人,自然不是刘荣闲着没事儿干,而是要‘反向杀鸡儆猴’,通过表彰儒家有教无类的教化之功,来倒逼其他学派,也学习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刘荣知道这么做未必能成功,就算成功,效果也未必能有多好。
但刘荣不在乎。
——对于封建帝王而言,一件事能不能成、能不能有效果,根本就不是事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甚至都不是事后需要反思的问题。
如果日后,此事果真不成,刘荣也不会反思‘早知道就不这么干了’。
而是会严厉的斥责其他学派:朕都把话说得这么直白了,你们居然还这么不给面子?!
好啊!
尔等,皆非汉臣呐!!
朕生气了!!!
你们自己看着办!!!!
刘荣确信,只要自己能说出这么一句话,那有教无类,就再也不会是儒家特有的教育理念了。
诸子百家一大抄嘛!
别的都抄了,怎么能漏掉‘有教无类’这种难得积极、正面,且有功于华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