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597章 已经不错啦(第4页)

第597章 已经不错啦(第4页)

所以,在当今汉室,读书人和官员之间的联系,和后世形成了一种极为鲜明的对比。

在后世,官、吏都肯定是读书人,但读书人却不一定能成为官、吏。

为了成为官、吏,后市读书人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个岗位就有数百上千人,乃至成千上万人竞争。

即便是在千百年后的其他封建王朝,科举得以兴起后,士子们想要通过科举改变命运,也同样需要面临极为激烈的竞争。

童生考秀才,便是动辄百里挑一的比例;

秀才考举人,又是至少百里挑一,甚至数百人里挑一的比例。

而这一综合,从童生到举人,录取比例已然达到令人震惊的万里挑一!

在下一步的进士,那就更别提了——全国各地数以千计的举人应试,每科却只那么几十人可以成为进士。

所以后世人常说,封建时代的状元郎,含金量可比新时代的重点高校高多了。

毕竟科举状元,每三年才能出一个,但考入高校的学子,每年都能有个几百号人。

也就是说,无论是千百年后,科举真正兴起后的其他封建王朝,还是后世新时代,选拔官员,都是在读书人里精挑细选。

但在当今汉室,却完全没有这个条件。

精挑细选?

有读书人就不错啦!

是个读书人就不错啦!

能写会认就不错啦!

还要什么自行车?

甚至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哪怕全都拉来做汉家的官、吏,都还不够!

再加上读书人,也不完全都是适合做官——甚至不是都可以、都有能力做官的。

读书人本就没多少,再剔除掉一部分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以及只知道死读书,却根本无法与社会接轨的宅男,可供汉家储备的读书人、预备官吏,自然就更少了。

于是,无可奈何之下,汉家就只能把主意,从读书人这一‘数量少到指望不上’的群体,转移到其他勉强能用的群体。

比如孝子,可以举孝廉做官——好歹是个孝顺的人,德行没问题,让他做官,哪怕做了错事,也至少是出于好心。

再比如种田能手,可以举力田做官——起码是个有技术的农民,再怎么愚昧无知,也起码能带着治下百姓好好种地,不至于连农税都收不上来。

更有甚者,军转官吏,也同样不是不能考虑。

——好歹是战场上下来的,有那么几分胆略、担当。

至于说好不好用、能不能用?

刘荣只能说:不然能咋办?

人都要饿死了,还管他好不好吃、有没有营养?

能塞进肚子里,能提供饱腹感,同时大概率吃不死人,就已经不错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