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会是:怀孕升七等长使,胎相稳定封六等七子,四五个月不滑胎,为五等八子;
即将临盆了,以‘安抚’为由,进封为四等良人;
等生下来了,再根据男女,来决定是进封三等美人,还是直接为二等夫人。
在此背景下,皇长子刘玄的生母曹氏,在入宫的第一时间就得四等良人,基本等于说:只要怀孕,就保底是美人;
只要顺利生产——哪怕剩下的不是皇长子,甚至不是皇子而是公主,都有机会成为二等夫人。
毕竟,曹氏能在入宫后直接做良人,是天子刘荣看在皇后曹淑的面子。
既然如此,那等曹氏孕育子嗣,那再照顾一次曹皇后的面子,也属题中应有之理。
但实际情况却是:曹氏诞下了皇子。
而且还是皇长子!
八等少使诞下皇长子,都应该被进封为二等夫人!
原本为四等良人,由皇后亲自塞给刘荣的曹氏,却在诞下皇长子后,仅仅只是被进封为三等美人。
说难听点,这已经是天子刘荣,在打皇后曹淑的脸了。
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
只不过,从皇后曹淑只惋惜、不怨愤的反应,朝堂内外也不难看出:刘荣此举,至少本意并非打曹淑的脸,而是单纯出于‘皇长子’这一特殊政治身份的考量。
皇长子为什么特殊?
先帝年间,仅仅只是皇长子的刘荣,为何就能成为兄弟众人中,唯一不被朝堂内外忽视、轻视的那一个?
因为皇长子三个字,本身就是储君之位的竞争资格牌!
从出身的那一天开始,皇长子就必然聚万众瞩目于己身,并且会成为天子后嗣中,最早得到关注的那一位储君备选。
没有珠玉在前。
反倒是之后的每一位皇子——哪怕是皇嫡子,也会被朝堂内外公卿百官,下意识拿来和皇长子比较。
如此特殊的政治身份,是需要天子在其出生的第一时间,便有所决断的。
——要么,明确表露出培养之意,以震慑后宫,从而保护皇长子!
要么,就是像刘荣这样,直接明确表示将其排除在‘储君备选’名单之中,断了所有人的念想。
除此之外,绝对没有第三种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