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长安朝堂中央,还拿其毫无办法——甚至大概率发现不了。
长安朝堂只会知道:命令发下去了,府、库也确实没有收入税、赋。
对此,长安朝堂心中有数,天子、太后,也都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却也只能通过采风御史、监察御史等方式,来让下面的官员收敛一些。
但也正应了那句话。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边,天子荣刚定下制度,为外族奴隶减免奴隶税,寄希望于一次引导汉家的地主、富户,为了节省成本而用更多的外族奴隶——至少在重体力劳动方面,更多的用外族奴隶,而非汉人。
结果制度刚确立不久,底下的‘对策’便已经准备好了。
——外族奴隶?
便宜没好货!
又懒又蠢不说,还听不懂人话!
而汉人,贵有贵的道理——踏实肯干,逆来顺受,又好沟通。
可汉人奴隶的奴隶税,就是比外族奴隶的奴隶税贵啊!
怎么办?
简单。
让汉人奴隶,‘变’成外族就好了。
具体操作方式也很简单。
权贵、富户,本就有收买官员的需求,甚至大都和地方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输送关系。
随便找一个县令级别的官员,让人家卖自己一个人情,把自家的汉人奴隶,都在奴籍簿上改成外族就行。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露馅?
原本是不会的。
燕国东北的朝鲜奴,还有岭南的百越奴、西南夷的夷奴等,看上去大都和汉人没什么两样。
光从外表,是无法判断出一个奴隶,究竟是汉人,还是这些泛华夏文化圈的‘外族’奴隶的。
直到有一天,一个被改为‘外族’的汉人奴隶,不知道脑子哪根筋打错了——居然跑到官服门口,状告自己的奴隶主!
原本只是一件极不起眼的小插曲,却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下,才长安朝堂中枢,卷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贪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