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各位的未来——在河套各部化为‘县’后,各位头人,便会被优先任命为县令。”
“成为县令后,各位便和每一位汉家惯例一样,需要通过政绩升官,需要通过功勋封爵。”
“说来,也算是共事一年,与各位往来甚笃,便再赠各位金玉良言一句。”
“——我汉家之功名利禄,但从马上取。”
“万般皆下品,惟有武勋高。”
“若各位仍想要那彻侯之爵,想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享受长安的繁华,那不妨,便将目光落在军中。”
“各位,都是各自部族中,数一数二的勇士、猛士。”
“行伍之间,各位大有可为。”
程不识如是一番话,无意识让在场众人、让各部头人都陷入了沉思。
但程不识却并没有再说太多——丢下这最后一句话,便借口不胜酒力,离开了宴席场地。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
天子荣说的没错。
与其通过一次性的好处,一次又一次拉拢、收买这些外族头人,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把这些人,绑上汉家的战车。
一个彻侯之爵,在汉地,足以让一个人,乃至一个家族舍生忘死,去摸索那聊胜于无的可能性。
在游牧民族眼中,哪怕是贵族,也不可能抵挡得住华夏农耕文明的彻侯爵位,给人带来的巨大诱惑。
至于这么做,会不会太便宜了这些蛮夷?
天子荣只想说:年轻人,不妨把目光放长远一点
胸怀宽广一点,格局宏大一点
几个彻侯爵位而已,有什么舍不得的?
更何况‘非有功,不得侯’,与之对应的本就是:若有功,则酬以侯。
既然有功,又为何不能封侯?
咋?
蛮夷立下的功劳,就不是功劳了?
真要说道起来,外族、蛮夷立下的功劳,往往对汉家还具备更大的价值!
尤其是战略层面的价值,远非一个彻侯爵位可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