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493章 原来高阙这么难打啊(第2页)

第493章 原来高阙这么难打啊(第2页)

成功了,固然是你牛逼,打出了一场奇迹团。

但失败才是合理的。

兵力达不到敌人的五倍,即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就不顾一切的主动出击,那大概率要被敌人设计。

没有被敌人用计谋挫败,只能说是敌人脑子不好,在绝对的劣势兵力下,还不想着动点心思,给轻敌冒进的你迎头痛击。

兵力达到敌人的两倍,处于相对优势兵力,却不知道分兵两处,还和对方面对面硬钢,那就是你浪费你的兵力优势。

同等兵力下,不想着防守,却主动去进攻敌人,白白陷入进攻方的天然战略劣势,这就是蠢。

兵力少于敌人,再有机会逃、没必要死守的情况下还不套,更是愚不可及。

具体到这第二场高阙争夺战,情况,却是更加一目了然。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守之,少则逃之,说的可不是守城战!

而是双方在野外,在同等定量条件下,只以兵力优劣势而得出的战场应对理论!

即便是在野外对战,防守方都天然处于优势、进攻方都天然处于劣势;

就更别提在城池、关隘攻防战中,防守方的优势有多大了。

都不用说旁的——就说函谷关,能被天下人赞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虽然这个说法有些夸张的成分,一个人守函谷关,显然不可能守得住一万个人的猛烈攻击,但也只是夸张,而非胡扯。

通常情况下,城池、关隘攻防战,至少需要达到攻守双方3:1的兵力对比,才能算是势均力敌。

即:进攻方的兵力,达到守城方的三倍,双方才算是五五开。

再加上城池、关隘攻防战中,进攻方多半都有抢时间、求速成的战略需求,就更是的这个比例,达到4:1,甚至5:1,才能算是不遑多让。

想想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汉家北地郡的门户:朝那塞,是怎么破的?

——匈奴老上产于,率领足足十四万大军,猛攻朝那塞的北地都尉部五千驻军!

高达28:1的双方兵力比例,甚至都还打了好几天,让北地都尉部,为身后的北地、陇右百姓,争取到了一定的撤离时间。

那还只是朝那塞!

别说是高阙、函谷关这种冷兵器时代的史诗级关卡——就连萧关、武关这样的次一级关隘,都远比朝那塞要易守难攻的多!

结合以上种种,其实就不难得出结论。

在华夏内部,双方均为华夏军队、均对城池攻防战有一定心得的前提下,攻城一方的兵力,至少要达到守城一方的三倍,才足以支撑双方对峙。

四倍的兵力,或许才能让攻城方占据一定的优势,五倍,方能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并求‘速成’。

比如六年前,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那场决定战争最终走向的睢阳保卫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