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还要守住高阙,并在匈奴人的严防死守下,早日将高阙,打造成汉军北出河套,踏足慕南,威胁匈奴统治根基的前沿阵地。
而眼下,郅都、程不识二人要做的事,还有很多。
“即刻调巨石、垒木、砂石若干,将高阙北门彻底封堵!”
“要堵死!”
“自即日起,非天子诏、太后旨、调兵虎符三者齐具,另本将点头,决不可开高阙北门!”
“——违令者,坐叛国!!!”
“另传令博望城,使遂营尽出,于高阙南河面搭桥。”
作为一名久经沙场,饱经战阵,且对国家战略有深刻认知的高级将官,在高阙确定到手后,程不识的第一反应,是最大限度保护胜利果实。
而此战,汉家最大,同时也是唯一的胜利果实,便是高阙。
将高阙北关门彻底堵死,即是程不识现实角度的考量,也是在向日后的所有驻守高阙的汉军将士,展露‘高阙绝不可失’的决心。
至于在高阙南侧,连接高阙-博望城的河面大桥,则是为了保障高阙的后勤供应,并为博望城随时增兵支援高阙,尽快创造客观条件。
——此战,为了尽快渡河参战,程不识并未能让麾下中军主力分批次过河。
几万人乌泱泱涉冰渡河,导致了至少有数百人,在渡河过程中跌落于破裂冰面之中,长眠于大河。
当时是战时,兵贵神速,程不识别无他法。
但现在,高阙即下,高阙至博望城的这一片区域,皆已为汉室所掌控。
再不在大河之上,趁着凛冬冰封搭座桥,日后就又要生出新的麻烦。
战斗结束,日暮降临,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高阙内,燃起了一堆又一堆篝火,飘起了一道又一道炊烟。
匈奴人关在高阙内,没来得及带走的百十头奶牛,都被程不识下令烹杀,好让将士们吃顿好的。
高阙内的遍地狼藉,残肢断臂,也被将士们快速打扫。
匈奴人的尸体,在割取首级后堆在了一起,一把火点燃于关墙内,权当是让将士们取暖。
汉军将士的遗体,则被整齐排列于关墙脚下。
或许过几日,程不识会下令集中火葬,并祭奠英灵。
战场打扫完,又吃下一顿振奋人心的全牛宴,将士们也依旧没能第一时间得到休息。
北关墙,被程不识安排了一万将士驻防,并另有一万将士于北关墙内搭设军帐,以作为突发危机时的机动力量。
余下的兵士,今夜倒是能凑合住在匈奴人留下的毡帐之中,强忍腥臭休息一夜。
等明日,要么得新搭军帐,又或是着手在高阙内,建造可供汉军将士休息,更适合汉家宝宝体质的营房。
程不识,也同样没有休息。
在天彻底黑下来后,程不识和郅都二人,出现在了高阙北关墙之上,谨慎的藏身于抢夺后,眺望向关墙北侧的幕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