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年,公孙弘初露锋芒,却碰上了不世出的贾谊贾长沙——端的是既生谊,何生弘。”
“而今,公孙弘时来运转,起源巧合下,竟成了我诸夏第一位状元郎。”
“若不出差错,如今已经五十六岁的公孙弘,还能为我汉家发光发热二十多年。”
“反观贾谊,早已化作黄土一捧,徒惹人哀婉……”
定下状元人选,后续的名词,那就很好排了。
第二名榜眼,儒生倪宽;
第三名探花,弓高侯庶孙韩嫣——也算是为探花郎的高颜值开个好头。
而后是郑当时、主父偃、王温舒等人依次排序。
总之算是搞定了。
忙完这些,刘荣这才有精力再次抬起头,看向有话要对自己说的汲黯。
原以为,汲黯下去转了一圈,许是发现了几个先前被忽略的人才;
却不料一抬头,便对上汲黯满带着庄严肃穆,朝考场方向一摆头。
刘荣循声望去,便见自己钦定的甲榜众人,已有至少二十人手持试卷站起了身。
不等刘荣反应过来,便见这二十多人走到御阶前,郑重其事的跪倒在地,对刘荣沉一叩首。
“民等,顿首顿首,昧死百拜!”
“恳请陛下,法外开恩!”
二十来号人,比之硕大的未央宫,显然并不起眼。
即便此刻,刘荣距离这二十来号人,也只隔着二十级长阶,也还是只能大致看清这些人的面容,却不能轻易认出谁是谁。
但也就是这二十多人齐声一呼,却让呼声响彻整个考场上空,回音靡靡,久久不散。
已经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刘荣眉头也不由微微皱起,面色更当即一沉。
对身旁的汲黯一颔首,待汲黯将那二十多人的试卷收上来,刘荣再大致一扫……
“好胆啊”
“好胆……”
嘴上如是说着,刘荣的面容,也一点点阴沉了下去。
——不出刘荣所料,此刻,这二十多人的试卷上,没有哪怕一个字是在答题。
准确的说,这二十多个人,都以各自的试卷为载体,各给刘荣递上了一份谏书。
至于所谏内容,也不过是方才,刘荣颁诏要惩罚所有无故退考的人,让他们‘终生不仕’;
而在这些杰出人才看来,此事,还有商榷的余地。
——谏书上,以及嘴上,这些人都是在说:请陛下法外开恩;
无知者无过,放他们一码,从下次科举开始,再去惩罚无故退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