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咯;
夺咯。
能控制就暗地里争,控制不了,就搞兵变政变玄武门咯。
所以,嫡长子继承制,刘荣必须要搞——这有利于汉室未来皇位传承、政权交接的稳定性。
再有,便是更深层面的,功侯贵戚、百官公卿,以及地方豪强、宗亲诸侯等,也都需要通过嫡长子继承制,来确保其‘稳定’。
这,也是刘荣要恢复嫡长子继承制在皇室的实际应用,最核心的原因所在。
——因为嫡长子继承制下,贵族是有很大概率‘绝嗣’的;
举个例子。
你是某位宗亲诸侯,如梁王、燕王之类。
你和正室王后有五个嫡子,还和其他姬嫔有几十个庶子。
按照这个时代,婴幼儿平均不到三成的成人率,你的五个嫡子,最多最多也只会有两人顺利长大,其余三人都大概率会因为种种原因夭折。
在这种情况下,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意味着只要你运气够差,仅存的两个嫡子都没有活到你薨,那你们家这个王位、这个诸侯国,就绝嗣了。
朝堂中央就可以以你‘绝嗣无后’为由,将你的封国除为郡县。
反之,若嫡长子继承制越来越不被重视,以至于皇位传承都不怎么遵守了,那你即便失去了全部五个嫡子,也还是有其余几十个庶子。
且不论质量怎么样,有没有能力继承你的封国——好歹也算是传下去了不是?
诸侯如此,彻侯如此,公卿贵族、地方豪强,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彻侯爵位,同样只有嫡子能继承;
以嫡长子为先,为侯世子,若世子出意外,则依次递补嫡次子、嫡三子等等。
若嫡子死完了,也还是一样——哪怕你有一千个庶子,你也还是‘绝嗣’,你的封国也还是得废为郡县。
很显然,想要通过‘绝嗣除国’的方式,来一点点收回诸侯王、彻侯封国的,不止刘荣这一代汉天子。
而是每一位有点脑子的汉天子,都不会放弃这个名正言顺收回藩王、彻侯封地的机会。
所以,为了能让诸侯王、彻侯们按一定比例缓慢‘绝嗣除国’,刘荣必须要拉嫡长子继承制一把。
最后的最后,便是地方豪强。
除了以陵邑之制割韭菜,汉室遏制地方豪强坐大、地方宗族势力尾大不掉的另外一个手段,也同样是嫡长子继承制。
还是那句话——嫡长子才有核心资产继承权。
倘若你是个豪强,拥田千顷、商铺上百,宅数十,家赀数以千万;
那在你死后,你的绝大多数财产——尤其是不动产,都只能留给嫡子继承。
至于庶子,你可以给他一些钱,或者象征性的庄园、商铺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