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笔趣阁 > 第413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页)

第413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4页)

更要命的是:不单你这么个老百姓纠结、迷茫,就连县衙那些个官老爷,也被这五花八门的说法给整麻了。

县令觉得黄老说的有道理,这事儿就不该官府去管,迟迟不肯在动工书上签字;

县尉觉得法家说的有理,无论是为了使命还是仕途,这事儿都必须得干。

为了这事儿,二人还起了不小的争执。

顶头两个神仙打架,底下的‘池鱼’也争的面红耳赤。

主簿说了:儒家说得对,这事儿就该乡绅去干;

吏篆又说了:墨家的人有本事,把事儿交给他们准没错,省时又省力,还什么都不用做……

就这么乱了好几年,渠道也迟迟没能疏通。

灌溉不足,导致县里的农田肥力越来越差,当地官员被迁、免了一茬又一茬。

而水渠疏通的事儿,也随着县衙班子换了又换,而周而复始的陷入扯皮循环,迟迟没能落到实处……

等汉武大帝独尊儒术,一切就都简单多了。

——中央明确规定:儒家是对的!

那无论是底层民众,还是地方官员,大家谁都不用纠结了——就按儒家说得来。

该乡绅负责就乡绅负责,官府该支持的时候支持,该闭嘴的时候闭嘴。

等事儿办完了,老百姓的农田不缺水灌溉了,乡绅也赚到自己想要的名望了,地方官员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政绩拿到手了。

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凡是与此事有关的各方,就没有不受益的……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历史告诉刘荣——并非如此。

就拿同样一件事:疏通渠道举例。

头一回,乡绅负责此事,自然是替官府代劳,充当一个组织者的角色。

但慢慢的,随着官员因政绩累计升迁,而走了一茬又一茬,地方乡绅也愈发‘德高望重’,事态,就会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原本应该分发给青壮的吃食、工钱,没了;

——原本该疏通的公共大渠,开始变成了乡绅家的私渠。

再然后,青壮们开始‘付钱上班’了;

十里八乡,但凡哪家富户需要重劳力,就都要通过这种‘乡绅治国’的方式了。

政府拨的项目款,乡绅吃了;

青壮上交的‘上班费’,乡绅也吃了。

顺带着,乡绅家以后再有什么活儿,也都再也不用花钱了不说,甚至还能从苦哈哈的农户青壮手里,收上来一笔‘上班费’。

美其名曰:孝敬。

再然后,力工们找不到活计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