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则是中庸之姿。
——说他没用吧?
到底是个知识分子,多少能干点事儿;
——说他有用吧?
终归是儒家出身,屁股天然就是歪的,动不动就整点幺蛾子。
历史上,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汉武大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没人用了呀!
除了儒家——除了‘有教无类’的儒家,其他学派根本无法为汉家,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分子,来补充捉襟见肘的官僚体系!
而现在这个时间线,距离儒家独大还有几十年时间。
刘荣还有时间。
刘荣还有机会,争取让各个学派都放下身段,从原先‘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封闭思想中,转变为类似儒家那种开放的授学模式。
有教无类。
这算是刘荣少有的,认同儒家价值体系的点。
那怎么做,才能调动各学派、学说的积极性呢?
答案不外乎:威逼,利诱两项。
威逼自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而利诱,说一千道一万,实则不外乎后世那句: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子学某个学说,为的就是做官!
而让谁做官,从哪个学派的学子当中汲取更多官员,是刘荣说了算。
所以,刘荣理论上,是能操控各个学派,在天下文人士子心中的低位排序的。
正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汉皇喜酷吏,生民多冤死;
秦王喜武夫,举国皆壮士。
在封建时代,天子的个人喜好,是能左右天下人的倾向的。
就说句夸张一点的话:如果有一天,刘荣表达了‘独喜墨家士子’的喜好,那至多不出三天,长安城街头巷尾,就能多出成千上万赤脚褐衣的墨者!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荣在过去,才很少表露个人的主官喜好——即便表露,也都是有针对性、目的性的表露。
所以接下来,刘荣要做的,就是通过考举,来明确无误的告诉天下人——尤其是那些掌握知识,乃至垄断知识的学阀;
——朕,要你们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