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的武力,乃至于军事、战略素养,让匈奴部在冒顿单于的领导下,极其迅速的得以壮大。
但匈奴人称霸草原,真的是完全仰赖冒顿单于的强大吗?
不尽然。
如果在匈奴部强大起来,成为草原上又一新贵之前,草原上并非是东胡、月氏对立,而是只有东胡一个霸主,那匈奴人最终的结局,恐怕并不会比月氏人好到哪里去。
三足鼎立,而非二雄争霸,是匈奴人在那一时期,得以在草原站稳脚跟的重要原因。
再者,在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如果没有外力干扰,这个形式也同样会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看看几百年后的汉末三国,就不难发现:三足鼎立,永远都是两个相对弱者联合,对抗那个最强大者。
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外力干扰,那在东胡、月氏、匈奴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之后,草原上的主旋律,也会是相对弱小的月氏、匈奴联合,来对抗霸主东胡。
之后数十年,此三者你方唱罢我登场——匈奴强,则东胡-月氏联合,月氏强,则东胡-匈奴联合;
主打的就是一个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但秦王朝的崩塌,让中原的华夏文明无暇北顾,给了草原过往百十年不曾有过的安宁。
且王朝崩塌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又让匈奴人一夜暴富,以一种近乎梦幻的方式,将草原游牧文明硬抬到了青铜文明。
——在那之前,草原上无论是匈奴人、月氏人,还是霸主东胡,军队所列装的武器军械,都依旧是以石器、骨器,乃至于木器为主。
时至今日,已经将秦长城军团所留下的那批青铜武器,用的坏的坏、烂的烂,却根本不会修的匈奴人,也同样不可避免的迎来了‘文明倒退’。
现如今,草原上能用青铜武器的,除了单于庭本部,便是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以及呼延、须卜、丘林、兰氏这四大家族的本部武装。
甚至即便是这些‘匈奴贵族’,也只能保证自己的军队中,有部分精锐列装了制式青铜器,剩下的常规部队,则只是零星列装了非制式青铜器。
至于其他的部族——折兰、白羊、楼烦三部,被单于庭赐予了部分制式青铜器,又靠自己拥有了一批非制式青铜器。
剩下那些寻常部族,但凡出现一柄出自秦、汉少府的制式青铜器,基本都是会被头人、小王立刻拿走,当做传家宝供起来的。
底层勇士,实在实在战斗力出色,或许会被赐予一件非制式青铜器;
没有那么出色,那就只能拿着木矛、石斧,乃至于骨、石为尖,木杆为身的长杆武器上战场。
何谓非制式青铜器?
非秦、汉少府出场,不曾在华夏政权武器库留下备案,出自某位乡野匠人之手,并经由汉商走私到草原上的、质量层次不齐,且无法像制式武器那般,通用零部件的青铜武器,统称为:非制式青铜器。
用后世人更能理解的话来说,秦、汉少府出产的制式武器,就像是二战时期的中正式、38式。
而出自乡野匠人,经过走私渠道流入草原的非制式武器,则像是磨损严重的汉阳造,更或直接就是小作坊仿制的杂牌步枪。
至于骨器、石器,乃至于木器,那就基本等于长矛、猎弓这样的冷兵器了。
没错;
在秦长城军团南下平叛,将足够装备十几万人的武器军械,全留给塞外的匈奴人之前,游牧民族列装的武器,便是停留在如此落后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