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本就是一个不断用新认知去摧毁旧认知并不断重建的过程。
这个过程,叫求【道】。
当温言自顿悟状态中退出,山间的云岚松涛纷纷入目入心,带给她一种世界的真实感触。
虚度法师颇有些赞叹地道:“一番得道,换骨脱胎。道子之名,也是名副其实了,下一步的修行,温言你有何打算。”
是的,道脉的道子具备相当的自主,并不必如一般弟子一般每日修持功课,在山中服气练法。
千里马自有千里马的培养方式。
温言摇了摇头,对于自己的下一步修行,她并没有很明确的方向。缘来缘去,她本就是个随波逐流的性子,便也没甚所谓了。
如此,就在山中住下了。
昔年重阳祖师立教有十五论:第一住庵,第二云游,第三学书,第四合药,第五造茅舍,第六合道伴,第七打坐,第八降心,第九炼性,第十配五气,第十一混性命,第十二入圣道,第十三超三界,第十四养身,第十五离凡世。
这十五论可以是次第修持的进阶,也可以因人而异地取舍。
在这陇山之上,道脉之内,也算体验了一把真正龙门道脉真修的修行方式。
传古道脉,收藏里刻不计其数的古籍孤本,更有无数后人推陈出新的精妙阐发,这些统统对温言开放了权限。
就连温言本身最缺乏的杀伐术法,在道脉内也只是寻常。
越是这样,温言反而越不甚在意了。
由术中得法,由法中得道。
得自鸱鸮的【鬼箭】之法在温言的修持下,早已脱离了原本的藩篱,被她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温言缺杀伐手段么?自然是缺的。
但她此时更属意的,还是道脉内珍藏的道经丹书。
她在学书。
学书之道,不是寻文而乱目,真正的学法乃是采意以合心。
每一本书上都凝聚着作者精神与智慧的辉光,后之览者便是要去采拾到这份智慧之光,映照自我,从中汲取进步的养分。
拾书探意,采理拾理,采趣采得趣,如此这般,才算是将一本书收之入心。
在这期间,当然也有许多的小插曲。
譬如来自于道脉内其他弟子的“敌视”。
更确切的说,也不算敌视,只是想要称量称量她这位道脉的俗家弟子,何以能够后来居上,占据了一个珍贵的道子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