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一片热闹,乌泱泱地站满了人。
“姚家在搞啥试验田,还把十里八乡的人都喊来了。”
“试验田?没听过……”
“啥玩意儿,他们还把长出来的苗拔出来,移栽到梯田?”
稻田里一片繁忙景象,秧苗从马车上卸下,运送,抛向田埂。
田间地头充满了劳动的气息,也预示着丰收的希望正在悄然铺展。
姚木兰并不着急着把秧苗插入梯田,拿出藤蔓,固定在地块一头,再拉直,固定另一头。
沿着藤蔓在泥地里划出一道道耕作线,姚木兰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大伙沿着耕作线插秧,每根秧苗间隔一手掌的距离。”
农户们闻声,依葫芦画瓢地开始插秧。
在场的庄主们则疑惑不断,有的人神色鄙夷、有的人更是不屑的态度。
“直接插到泥地里让它长不就完了,做这么多,有用么?不过是作秀罢了……”
李庄主拧眉,看着热闹,带着儿子李威和女儿李靖然,扒开人群走了进去。
眼前的景象,让李家父子都看呆了。
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梯田上,梯田的边缘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宛若镶嵌着一圈金边。
这些梯田如同一幅线条流畅的画卷,与远处的山峦交相辉映。
原来寸草不生的山地,被层层叠叠的梯田缠绕,蜿蜒盘旋在山坡上,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
每一层梯田都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宽窄不一,错落有致。
见周围庄主和农户们议论纷纷,姚木兰一脚踏上半坡的田埂上,解释道,“这样规划好耕作线移栽秧苗不仅可以给秧苗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还能方便采收。从前都是随便撒种,秧苗长出来不均匀,产量难以保证。”
在场的庄主们听着木兰头头是道的表述,不禁点了点头。
姚木兰声音传遍四周:“开始插秧!”
一时间,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映出一片片勤劳的身影。
昨日试验水车时,已经在田地里漫过一遍水,泥地松软,秧苗插入,还能吱出水来。
农户们在姚木兰的指挥下,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
李庄主在一旁看着,眉头微皱,忍不住发出疑问:“这就是花把式,中看不中用。”他不解地喃喃自语。
身边的庄主和农户们也显得颇为诧异,低声讨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