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是她熟悉的校门口、身上依然穿着熟悉的制服衬衫和女高们万年不变的黑色百褶裙。
时年高二的盛槿没有高一新生的青涩,也不像高三学测生们为了备考忙得整天焦头烂额,成天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只管为了实现唯一的目标而拼尽全力。
她有一个梦想。
每当人人问起,你毕业以后想要做些什么?她只有一个答案,并且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她想成为花滑国手,闯进奥运。
盛槿热爱滑冰,更是因为从小受到享誉「冰上仙子」美名的母亲影响,当她升上高中二年级时,数来也有将近十年的训练经歷。
这项运动可以说是佔了她大部分的童年时光。
当时勇敢追逐梦想的她,在校内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正值爱笑的年纪。
她从小便加入国家选手的培育计画,没日没夜的练习,只为获得上场比赛的资格。当时后的努力没有背叛她,年仅十六岁的盛槿凭藉优秀的技巧,在各式各样的锦标赛中脱颖而出,拿获无数大大小小的奖,名声盛誉一时。
业界誉她为最有潜力的新星,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盛槿为自己感到骄傲,也认定自己一辈子都会走在花滑这条路上。然而,她却忘了一个道理,那便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盛槿第一次见到孙有霏,是在她升上高三的那一年。
那也是盛槿第一次意识到一件事,就是无论她再怎么努力,也追赶不上有天赋的人。
孙有霏在教练带来的一批新生里,长相卓越,气质独树一帜,不过是里面比赛经验相对最少的。盛槿作为学姊,偶尔会代替教练监督学弟妹们练习,而她总是格外注意孙有霏的状况。
每当孙有霏流畅地做完她要练习很久才能做到的高难度动作时,盛槿心里总有一股说不清的复杂,可能是羡慕、不甘,也有可能是在孙有霏得到教练讚赏时,涌升的嫉妒。
教练对孙有霏的特别盛槿都看在眼里。
还记得有一次教练找她单独特别谈话:「小槿,你再不多加把劲练习,有霏可就要超越你囉。」
分明是以反向刺激的方式给她加油打气,盛槿却没有感受到一丝轻松,反而更加紧逼自己。
某次练习结束,孙有霏准时背起包包要离开,馀光瞥向场内,发现盛槿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于是在好奇心驱使下走过去问她:「学姊,你还要继续练习啊?」
一个华丽的旋转落地,经过几番连续跳跃后的盛槿喘了喘息才答道:「嗯,你也知道下个月比赛要开始了,现在不加紧练习是不行的。」
话音刚落,盛槿原以为会听见她赞同的声音。岂料,她反从孙有霏眼里读出一种对自己的不理解,「这样啊,那学姊加油,我先回家啦。」
那次,盛槿
就这么看着孙有霏施施然地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