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侯府。
“切!”
顾廷烨瞥了一眼报纸,轻拍木几:“也就是子川有宰相之度量,可容文武百官。要是我,干脆就贬了齐衡,一天贬一次。”
“说什么气话呢?”
盛明兰挺着大肚子,安抚道:“小公爷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执拗、守正、温厚、孤介。涉及变法,执拗之人,自然也有其独特的用武之地。”
“大姐夫为官做宰,自有容人之量。启用齐小公爷,自是让人惊诧,可也并非不能理解。”
考成法,其核心并不难理解,无非就是三本账簿。
一本为地方上制成,作为政令执行的依据,一本为内外百司部制成,作为核查的依据。
都察院直属于内阁,单独列一本,主要职责是监督地方上和内外百司,并向内阁汇报。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都察院,起链接地方和朝廷的作用。
这一步,万万不能有徇私枉法之辈,否则就会造成诓骗内阁的大问题。
以小公爷的性子,作为都察院副主官无疑相当合适。
“呵!”
顾廷烨拾起报纸,没有作声。
东华门外。
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卖报,卖报!”
“卖报嘞!”
几名小吏兜着报纸,不时喊道:
“江阁老外举不避仇,有圣贤之风!”
“官家连贬十余人,打压不正之风!”
“人妖虐恋,终成正果!”
“辽国无耻之举,实为探查边疆之虚实!”
长街之上,茶铺、酒肆、食摊、勾栏、书坊、瓦舍、尽皆有之。
不时有书生几步跑过去,买得几份报纸,三两友人聚在一起,议论不止。
亦或是茶铺、食摊上的散客,几人买上一份,凑在一起观阅,不时指指点点,议论时政。
两道新闻,传扬不断。
不一会儿,便唯余两种声音。
一种是称颂内阁大学士江昭肚有容人之量,唯才是举。
一种是议论变法的声音,以支持变法、认为变法是良策为主。
究其缘由,自是因考成法与百姓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