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轻轻的脚步声响起,越来越重,越来越近。
“父亲。”
“父亲。”
一大一小,两个锦袍小孩。
大的一位七岁左右,小的一位三岁左右。
其后,两位丫鬟相距十步左右,恭谨行礼。
“巳时初(九点),就已散学?”
江昭回首,走上前抚了抚两个小孩的头,平和的问了一句。
“散馆了。”江怀瑾解释道。
学堂散馆,也即放假。
七岁的江怀瑾,已然启了蒙,渐渐读书习文。
熙州为一路治所,经过几年治政,已然繁荣不少,不乏一些出名的私塾。
经江昭安排,江怀瑾入了附近的一处私塾学文。
私塾先生是一位老年举子,一生就想着入仕。
几十年的积累,学文自是不差。
“该学就学,该玩就玩。既是散馆,那就放心玩吧。”江昭温和道。
长子怀瑾,天资相比起他要差上不少。
不过,读书基因还是不浅。
七岁,已然识得千字,默诵近百诗文。
好好教导,读书科考,入仕为官,不是什么难题。
“嗯。”七岁的江怀瑾认真的点头。
“珩儿,字都学得怎么样?”江昭望向次子。
次子江珩,是淑兰生的孩子。
如今,尚且是启蒙阶段。
“识得——”江珩掰了掰指头,不确定的回道:“几十个了吧。”
江昭和煦一笑,摸了摸次子的头。
“外面冷,都去烤火吧。”江昭摆了摆手。
两个小孩齐齐行了一礼,相继往内院走去。
“二弟,走,去找三弟。”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