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如此,相对而言,慕倾月的警惕性也随之降低了不少。
对于楚云天的进入,全身心沉浸在工作中的慕倾月显然并没有感应到。
她此刻正在全力进行人工电子眼球的最后一步研发工作。
这是一项基于神经元连接的尖端技术,其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在科技领域中都属于顶尖级别。
在视觉障碍者群体里,因视神经病变而引发的失明现象实际上并不少见。
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新增的因视神经病变导致失明的患者数量相当可观,诺子仅仅只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个例。
所以,她目前的研究范围不仅包含人工电子眼球的设计与制造,还深入到神经修复领域。
这意味着由神经病变所造成的神经萎缩问题,也在她的研究范畴之内。
神经萎缩问题极为复杂,涉及到神经细胞的再生、连接以及功能恢复等多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
楚云天静静地站在她的旁边,只是安静地看着,没有出声打扰。
慕倾月在研发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任何一点外界的干扰都可能打断她的思路。
屏幕之中的设计图纸自然而然地映入楚云天的眼中。
相较于慕倾月,楚云天的脑域阔度有着显着优势。
他的大脑经过特殊的训练和进化,思维运转速度极快,能够在瞬间处理大量的复杂信息。
对复杂信息的理解与分析能力也远超常人,对于慕倾月而言可能是颇费心思、绞尽脑汁都难以解决的难题,楚云天仅仅一眼便能洞察这设计图纸当中的关键所在。
不过,楚云天并没有出言提醒。
毕竟整个研发过程几乎全部是慕倾月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一手完成的,从最初的理论研究,到一次次的实验尝试,再到如今即将完成的设计,每一步都饱含着她的心血。
而且目前已经推进到了最关键且即将收尾的阶段。
倘若这个时候介入,在楚云天看来,这无疑是对慕倾月辛勤付出和专业能力的不尊重。
再者,楚云天内心深处坚信,以慕倾月的聪明才智和坚韧毅力,绝对能够成功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慕倾月原本在键盘上快速敲击的手停了下来。
她的眼神依旧牢牢地盯着大屏幕,目光中透露出专注与思考。
实验室配备的人工智能系统,根据她目光的细微方向,迅速而精准地放大设计图纸上的一个方位。
这个人工智能系统经过多年的研发和优化,具备高度的智能和学习能力,能够准确理解和执行慕倾月的意图。
当慕倾月看到这一方位时,顿时陷入了思索的状态之中。
对于研发人员来说,这种深入思索的状态是他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极为常见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