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好。”
…
孔明伸了个懒腰,看着面前本子上记载的密密麻麻的文字,脸上露出一个笑容:
与这阎立德之交流,果受益匪浅也。
同时也暗暗咋舌这唐之富裕。
如今玄德公虽一路连胜,但还未进中原得膏腴之地,故而麾下粮草、盐糖、纸铁锦煤等皆需精打细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铜连用作铸钱都不太够,铁需铸刀兵农具工学器件,自无余裕如那唐动辄消耗数百斤铸炮,拉到青海试其成色。
去岁虽知火炮之利,但受限于物资的捉襟见肘,孔明也只能用有限的铜铁铸造小炮尝试,反复验证猜想。
在孔明看来,方才与这阎立德交流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唐朝在青海之战当中简单粗暴试出来的最好用的炮型,阎立德皆毫不藏私统统告知。
孔明自己此前铸炮时的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阎立德皆要去验证。
末了这阎立德还赠送了几份新的火药配比,据说乃是转研火药之有司的成果。
“唐之君臣,皆良善也。”
孔明叹息道,随后觉得自己好似忘了点什么:
一开始因何谈到这火炮的来着?
…
汴梁当中,赵匡胤头一次庆幸安排了多个小黄门抄录记要,否则方才这诸葛武侯与阎立德那又快又密的交流,定然会有所遗阙。
但随即便又有点烦恼:
唐太宗说好的要教他那“盛唐神威炮”呢?
结果后来净忙着与那武侯交流了,他根本插不上话!
再一回头便是与赵普的大眼瞪小眼:
“则平可知,朝堂中可有懂这兴宋神威炮之人?”
赵普在心里赞叹了一下官家的改名,随即便肃容建议:
“陛下或需重振工部,或需祛将作监之寄俸官。”
作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赵普对如今朝廷的有司结构自是清楚得很,简单来说就是大处承唐,细处按需修改。
比如虽设工部,但职权实际上被三司瓜分。
比如虽同样有设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但基本上都有名无实。
而这几个地方如今稳坐不动的皆为寄俸官,真正做事的职事官反倒又调动比较频繁,因此基本皆形同废也。
就赵普所知,如今工部、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等能负责的最重要的事大概也就只有祭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