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史蒂文会放下架子。
既然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孩子,那自然就会以孩子的视角去拍这部电影。
所以,如果以成年人的视角来看,它可能会非常幼稚,但站在孩子那边,这就是经典。
作为一个导演,应该深刻的认识到,一部作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
所以取舍,就成为了他们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们可以不把同行的评价放在眼里,但他们得听取观众的呼声。
只有当他们一直去拍选定受众群爱看的东西,那成功,才会一直伴随左右。”
罗兰不知道凯特听没听明白自己的解释,但他已经知晓,为什么很多人当不好导演了。
因为……
放不下身段。
因为……
没胆子接受失败。
当一个导演在某一个类型里收获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成功时,躺在温柔乡里啃老本,就成为了他们最喜欢,也是最愿意去干的事情。
就像乔治-卢卡斯一样。
一个《星球大战》让他功成名就,而后,便是享受人生。
还比如马丁-斯科塞斯。
黑帮片起家,黑帮片壮大,黑帮片终老,即便在此过程中,他拍了《飞行家》、《禁闭岛》、《雨果》,但弯弯绕绕的《爱尔兰人》和《花月杀手》又让他重返老路。
虽说他们都是大师,但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这个电影诞生以来,唯一一个累计票房超百亿的导演相比,他们差的,那就是试错。
为什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什么类型都能拍?
因为他也是一路错出来的!
人们只看到了《大白鲨》、《第三类接触》的成功,却没瞧见他《一九四一》的血亏。
人们只觉得搞出《夺宝奇兵》、《侏罗纪公园》的他备受追捧,但没发现在拍《断锁怒潮》时,他被媒体和观众喷的和过街老鼠一样……
所谓的开挂式的成功,那是建立在撞了南墙依旧不回头的坚毅上的,而正是因为他被媒体抨击过,被观众抛弃过,被影评人咒骂过,所以他的身段,会更加的柔软……
反正所有的苦我都吃过了!那当我在拍新项目时,我就更能随心所欲了!
在冲奖时,观众觉得他脱离群众?
拜托!
我又不是拍给你们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