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部票房超过十亿,全球好评如潮的超级英雄电影,这种成功让华纳把克里斯托弗-诺兰当成了宝贝,把那些在看了电影之后,愿意疯狂买周边的玩家当成了摇钱树,于是乎,一年前还在谈论的dceu计划,被他们忘记的是一干二净。
当时的华纳只想保住《黑暗骑士崛起》,他们决定将这个系列从dceu中挪出来,然后抄袭同年上映的《钢铁侠》,学着漫威推出了一个人气不错,但不封顶的《绿灯侠》。
然而正是这个决定,让dceu走上了扑街之路。
什么dc比漫威深刻,什么dc电影剧情枯燥,什么观众素质太差不喜欢内涵电影……
这些都是狗屁!
dceu失败的根本,那就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惦记着盆里的!
一边想要打造dceu,一边又不愿意接受任何的失败,而在瞧见大热电影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后,他们更是能够主动放弃自己事先做好的计划,努力的保护能够给自己带来当下利益的电影,从而让那些扑街货远离观众视线,甚至不允许让那些并不算太失败的电影与手中的摇钱树扯上半点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直接就能扁鹊三连了!
治不了!等死吧!告辞!
要知道cu第一阶段,除了《钢铁侠》系列以外,其它电影全都是扑街货。
但即便如此,凯文-费奇也还是拍下去了。
是因为他知道,按照布局走,自己终究会收获成功吗?
不——
那是因为这个秃子的理念和史蒂夫-乔布斯一样。
大众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只有你把东西摆在大众面前,大众才会给出反馈。
然后,砍掉那些大众不喜欢的,就行了。
扑一部电影不要紧,两部电影没赚到钱也能接受,三部电影的收入刚好和制片成本打平,这就是最好的消息!我们用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去培养观众的观影理念,慢慢地给他们讲述一个故事!塑造一个英雄!描绘一个世界!
说的难听一点,想要打造一个电影宇宙,就要像韩老农学习!
当我们家的菜地里空空如也时,就得先撒一把种子,施点肥,浇点水,等韭菜长出来后,才能收割,连市场都懒得培育,脑子里尽想着赚钱,那又怎么可能会成功?
可惜的是,资本都是逐利的。
有权对dceu做出资本决策的家伙,都是职业经理人。
他们也要吃饭,他们也要生存,他们无法给股东赚到钱,那就得滚蛋。
在这种高压下,昏招尽出也能理解,但——
“我不需要这种短期利益啊!”
送走凯文-费奇一行人后,罗兰便回到书房,翻完了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