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北宋的故事 > 第97章 谋划写书(第2页)

第97章 谋划写书(第2页)

费无极叹道:“写什么不好,偏偏写太上皇。你写他可不容易,如若写不好,后人骂你不说,眼下世人也不领情。”

扁头呡了呡嘴唇,笑道:“书名可想好了?听你说,要写这前半生,你与太上皇又同年同月同日生。太上皇驾崩了,你还活着,你替太上皇写一部书好了。俺要拭目以待。”

张明远语重心长道:“不错,这想法好,我就写与太上皇的点点滴滴好了。这本书,就叫做《梦里东京三十年》,你们意下如何?”

费无极愣了愣,冥思苦想道:“你可真有趣,书名也脱口而出。偏偏要写他,实乃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我可知道你为何写三十年,你是想从太上皇登基大宝写起,到靖康之耻。不过这有二十六年左右,不到三十年。”

回忆历历往事,张明远饱含深情道:“不写他写谁,太上皇虽说做皇帝大大的不合适,可他除了做皇帝不合适,其它的事可样样精通,堪称我大宋帝王中,才华横溢之人。虽说太上皇在东京做皇帝有二十多年,但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风风雨雨,如若写入书中,想必会有许多感慨万千。”

费无极执拗不过,笑道:“好啊,随你好了,就怕你写起来不容易。你要好好想,慢慢写,不可操之过急。还要增删修改,这可是万分辛苦之事,非寻常人所为。”

子午笑道:“师父,如若从你小时候写,恐怕有些故事就很难了,莫如从初次抵达东京见到太上皇写起,岂不妙哉?如若从你出生开启,又当如何?”

张明远听了这话,愣了愣,一言不发,毕竟这可没曾细想这样许多,顿时犯了难。

余下道:“弟子以为,这书名可以叫做《汴河春》,师父可以写抵达东京,所见所闻,东京最主要的就是汴河,汴河的春天也是一个梦的开端,岂不很好?听说太上皇被金兵俘虏离开东京,也是路过汴河,当时是三月末,恰好是春色袭来,春寒料峭。想必太上皇当年在东京也喜欢郊游,也喜欢在汴河岸边走一走,看一看。”

普安笑道:“师父,你也要写一本书,从终南山到青城山,这一路有什么可写的?”不觉看向费无极。

武连道:“你真笨,可写的多了去了。明红、月儿、明浩都到青城山去了,这样多的人,可写的何止一两人?”

费无极笑道:“不错,带你们上山,到明红他们上山,青城山也算热闹非凡了。为师只是随口一说,不打算写这样一本书,这可是一件大事,非同小可,如若劳心费神,就作罢了。”

张明远道:“我的书要写下去,我准备酝酿一番,如若有想法就动笔了。只是想想看,这书如何写?我最爱看司马迁的《史记》,那里面的故事写的很好,大可借鉴一番。”

扁头一脸认真,不由感慨万千道:“俺觉得,莫如叫做《汴河如梦》或者《梦回东京》,岂不很好?想当年,俺们都去过东京,首次去,那是明远和无极二人,后来俺们都去了。”顿时想起一些不愉快之事,便欲言又止,尴尬一笑。

费无极也想起历历往事,见扁头尴尬万分,就打圆场道:“我看这本书的名字,可以叫做《长安梦》或《终南梦》,毕竟我们都在京兆府和终南山有许多终生难忘之事。”使个眼色给张明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张明远饶有兴致道:“还记得当年在东京,大相国寺附近的书市,我可看到了建阳书坊的书。那些书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刻印《尚书》、《周礼》、《道德经》和《荀子》。真是爱不释手,你们看,桌上的这几本,就是当年我买的。”此言一出,众人诧异万分。

张明远没写书,就先想如何把书印刷出来。随手一指,众人看去,果然在张明远的窗边,书桌上,放着几本书。种浩近前拿起,但见方才张明远所说的几本书,看上去印刷依然很好。只是过了许多年,翻阅次数一多,页脚有些褶皱,已被张明远用书皮包裹了起来。

子午也爱看书,随即笑道:“我还记得,东京大相国寺有一家叫做‘荣六郎’书铺,不知眼下还在不在。他们书铺有一本书,是《抱朴子内篇》。”

余下回想起来,笑道:“大相国寺东门大街,卖书的小商小贩可是不得了,一个个能说会道,如若你问什么,他都一一作答,绝对是饱读诗书,娓娓道来。好似就没他们不知道的。”

普安乐道:“他们如若一问三不知,你会买他的书,就怪了。”

武连道:“可不是,卖书的如若一问三不知,买书的就感觉他的书一定不靠谱,也是求个心安理得罢了。”

扁头微微一笑:“俺当年也路过大相国寺,那边热闹非凡,俺以为是杂耍或者小吃,走过去一看,啼笑皆非,就看到那些书生低着头,捧着书,好似当饭吃一般。你们还别不信,俺可亲眼所见,有人读到起兴,居然笑出声来。可见这书的味道也不错!”众人乐此不彼,端起茶,喝了起来。

张明远不再想写书之事,只是看向门外,叹道:“如今女真人可有什么动向?吴玠守住了四川门户,想必女真人不会善罢甘休。”顿时摇摇头,唏嘘不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