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两宋历史 > 第125章 风水宝地(第1页)

第125章 风水宝地(第1页)

子午笑道:“此番来襄阳,还以为能见到岳将军,没曾料想他在郾城。关于襄阳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不知大人可否赐教?”

黄靖端起茶碗,喝上一口,娓娓道来:“这又何妨,老夫这便说来。世人皆知,夏分天下为九州,襄阳便分属荆、豫二州之域。商周时,襄阳封国林立。如邓、鄾、鄀、谷、罗、邔、阴、唐、卢、樊、楚等。殆至春秋,楚国强盛,先后灭掉诸国,襄阳全属于楚,遂置北津戍。战国争霸,楚不敌秦。秦灭楚,襄阳入秦。秦置郡县,襄阳分属南郡、南阳郡。”

子午点了点头:“原来如此,没想到,襄阳自夏商周就有建制了。”

余下举起拳头,笑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还是后起之秀的秦国厉害。”

普安乐道:“可不是,秦始皇天下无敌。”

武连昂首挺胸,大手一挥,好似自己是秦始皇一般:“秦朝的郡县制比大周的分封制好许多。秦始皇自此一手遮天,这皇帝就大权独揽了。”

黄靖介绍道:“西汉时,这襄阳依然分属南郡、南阳郡,而两郡则同隶荆州刺史部。襄阳共置十二县,南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鄀;南阳郡有邓、山都、阴、酂、筑阳、蔡阳、舂陵。时间到了汉高祖六年,便建了襄阳城,置襄阳县。襄阳此名,大有来头:以县治位于襄水之阳而得名。东汉,除舂陵改为章陵、析蔡阳置襄乡县外,基本沿袭西汉。王莽时襄阳曾一度改称‘相阳’。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恢复原名。至献帝初平元年,荆州刺史刘表到了襄阳,襄阳遂成为南郡、南阳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章陵郡等八郡的治所。建安十三年,曹操取荆州,襄阳分属南阳郡、襄阳郡、南乡郡。南阳郡有邓、章陵、襄乡、蔡阳等县;襄阳郡有襄阳、宜城、中庐、邔、山都、鄀等县;南乡郡有酂、阴、筑阳等县。”

子午一脸诧异,惊道:“原来,襄阳城是汉高祖时所建。”

余下闷闷不乐:“世人皆知,王莽篡权,大逆不道。可没想到,王莽还欺负起襄阳来了。居然给襄阳改名字。”

普安喝口茶水,笑道:“好在王莽后来覆灭,襄阳得以恢复原名。”

武连喜道:“我感觉,还是‘襄阳’好听,这字也好写,名也好记。”

黄靖道:“后来,时间到了,李唐贞观元年,朝廷分天下为十道,襄阳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又分为十五道,襄阳属山南东道。襄州襄阳郡领七县,分别是:襄阳、邓城、谷城、义清、南漳、宜城、乐乡。”

子午打趣道:“道!这个地方名称,也是李唐独有了。”

余下笑道:“好在‘襄阳’这名字依然没变。”

普安言不由衷道:“大唐的‘道’就是名不虚传。”

武连熟思道:“不知为何叫做‘道’?我素闻秦朝就有了‘道’!没想到,李唐还是念念不忘要拿来用一用。”

黄靖见武连这般模样,就乐个不住,马上喜道:“到了我大宋太宗至道三年,朝廷把全国分为十五路。京西路治河南府,辖十六州,其中襄州领有襄阳、邓城、谷城、宜城、中庐、南漳六县。神宗熙宁五年,十五路分为二十三路。京西路分为京西南路,治所定在了襄阳。宣和元年,襄州升为襄阳府。绍兴五年,襄阳县辖境遂扩展至汉水以北,仍属襄阳府。”

子午孩子气道:“李唐叫做‘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