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两宋是指 > 第80章 兴庆风范(第2页)

第80章 兴庆风范(第2页)

张明远道:“没想到,党项人也并不容易。”费无极道:“不必同情他们,如若党项人俯首称臣,那会有战火纷飞。”种浩道:“不错,党项人穷兵黩武许多人,得到了什么?不过是不毛之地。”种溪道:“这话也不能这样说,兴庆府和西平府也非不毛之地,再说贺兰山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至于不毛之地,我看回鹘才是。”费无极看向张叔夜,问道:“大人,后来如何?”

张叔夜叹道:“连年征战,穷兵黩武,致使党项人苦不堪言,使得西夏百姓饮无茶,衣昂贵,怨声载道,以致民间有‘十不如’之谣。加上西夏与辽国之间又出现了嫌隙。由此西夏愿意议和。康定二年正月,李元昊派人到泾原乞和,又派归塞门寨主高延德到延州,与知延州范仲淹约定正月二十九日至保安军。范仲淹看到高延德后,发觉李元昊并无诚意,且无表章,不敢上报朝廷,于是派监押韩周携带自己写的劝和信,同高延德一起送到李元昊那里。”

张明远听了这话,叹道:“范仲淹大人镇守边关也算劳苦功高。”费无极道:“他不只劳苦功高,还智勇双全。”种浩得意洋洋道:“如若不是他老人家当年抬举我种家军,哪有今日我种家军的天下无敌。”种溪喜道:“不错,故而我最喜欢范仲淹大人的词和文章。”费无极道:“你该用范仲淹大人的文章作画,画出一座岳阳楼,岂不壮观?”种溪点点头,笑出声来。

张明远追问道:“大人,李元昊议和并无诚意,那他一定会有两手准备了?如若不然,他也不叫李元昊。”高个宋使和矮个宋使点了点头。张叔夜道:“不错,明远所言极是。二月,李元昊一面发动好水川之战,一面让亲信野利旺荣回信范仲淹,言辞更加傲慢,范仲淹当着西夏使者的面焚烧书信,并将副本上报朝廷,随即范仲淹因私通书信被降职,并调知耀州,仁宗皇帝以庞籍知延州。范仲淹大人此番便是引火烧身,如之奈何?”众人听了嘘唏不已。

肥胖宋使忍不住插话道:“庆历二年,庞籍报告李元昊被青塘唃厮啰打败,野利家族叛乱,而且又有旱灾和鼠灾,西夏发生严重危机,李元昊由此更想要求和。于是我大宋朝廷让知保安军刘拯写信劝降野利旺荣,野利旺荣假装派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到青涧县请降,知青涧城种世衡将军也派部下王嵩携蜡书谒见野利旺荣,试图离间元昊和野利旺荣,野利旺荣上报李元昊。”种溪听到提及种家军祖上,便来了兴致,见宋使也介绍开来,喜上眉梢追问道:“后来如何?”

费无极道:“种世衡老将军,当年可是党项人的克星,反间计,让李元昊苦不堪言。”张明远道:“我们干爹早说过,我们对此,烂熟于心。”

张叔夜笑道:“李元昊本就防范野利家族,由此更怀疑野利旺荣,一面将王嵩囚禁于窖中,一面派教练使李文贵出使我大宋,表示西夏国力疲敝,愿意和谈。庞籍不信其言,将李文贵扣押在青涧城数月。定川寨之战后,我大宋朝廷无意再战,辽国使臣也说‘西夏李元昊欲归款南朝而未敢,若南朝以优礼怀来之,彼宜洗心自新’。于是我大宋朝廷在十月下旬命庞籍招纳李元昊,让李元昊向我大宋称臣。庞籍才放回李文贵,向李元昊传话‘悔过从善,称臣归款,以息彼此之民,朝廷所以待汝主者,礼数必优于前’。”费无极叹道:“李元昊果然聪明过人。”

消瘦宋使道:“李元昊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之人,不愿由自己提出讲和,看到我大宋先去和,便释放了王嵩,一个多月后又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野利旺令、嵬名环、卧誉诤等的书信来延州,与庞籍议和,但表示‘如日之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仍不肯去帝号。”种浩冷冷的道:“为帝图皇的野心,居然顽固不化,气煞我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矮个宋使道:“但我大宋朝廷还是允许和谈,于是庞籍围绕‘僭号’之事,与西夏使臣李文贵反复谈判,但始终没有破裂,双方约定李元昊去帝号,才能将其国书转达我大宋朝廷。庆历三年正月,李元昊派六宅使兼伊州刺史贺从勖携国书出使我大宋,自称为宋帝之子,即‘男邦泥定国兀卒曩霄上书父大宋皇帝’。”众人都点了点头。

种溪道:“这名字真有趣。”张明远问道:“不知朝廷又当如何应对?”张叔夜仰天长叹道:“我大宋朝廷批准他来东京开封府,并同意册封李元昊为夏国主,开放榷场,提供绢、茶等‘岁赐’。四月,派签书保安军判官事邵良佐以着作郎头衔出使西夏。七月底,西夏使臣吕你如定、幸舍寮黎等与邵良佐来到东京开封府,仁宗皇帝在紫宸殿接见了他们。”种溪饶有兴趣,听得津津有味,随即追问道:“后来怎样,还望张大人赐教?”

张叔夜笑道:“你们一定不知道,西夏居然提出十一项要求,包括:其一,求和;其二,求宋割土;其三,求宋割属户;其四,求至东京贸易;其五,求宋罢修沿边城寨;其六,求宋派朝臣接待夏使;其七,求称男而不称臣(保留‘僭号’);其八,求卖青盐;其九,求进奉乾元节(仁宗皇帝生日)及贺正;其十,求岁赐;其十一,求颁誓诏。”边说边掰着手指头数着。此言一出,众人忍俊不禁。

费无极道:“这么多,朝廷又当如何?”肥胖宋使笑道:“这件事,当年可是轰动一时。听说,我大宋群臣对李元昊的多数要求都反对,尤其是‘称男而不称臣’一款。八月,朝廷派大理寺丞张子奭、右侍禁王正伦出使西夏。十二月,元昊又派张延寿出使宋朝。此时李元昊面临辽国威胁,遂对我大宋做出妥协,同意称臣。其后主要围绕岁赐数额展开谈判。庆历四年五月以后连续派尹舆则、杨守素出使我大宋,敲定条件,九月派杨寿素向我大宋呈上誓表,遵守和议内容,仁宗皇帝于十月初二日赐誓诏,到这里,庆历和议也算达成了。”张明远道:“不知,庆历和议,说些什么?”

高个宋使叹道:“庆历和议有六条,那便是:第一,元昊去帝号,对宋称臣,宋册封其为夏国主;第二,宋给西夏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两万斤,加上乾元节和贺正回赐及仲冬赐时服,合计绢十五万匹、银七万两、茶三万斤,此外西夏国主生日时赏银器二千两,细衣着一千匹,杂帛二千匹作为生日礼物;第三,宋夏战争中双方所掳掠的将校、士兵、民户不再归还对方;第四,从此以后,如宋夏双方边境之民逃往对方领土,都不能派兵追击,双方互相归还逃人;第五,宋夏战争中西夏所占领的宋朝领上栲栳、镰刀、南安、承平等地和其他边境蕃汉居住区全部从中间划界;第六,宋夏双方在本国领土上可以自由建立城堡。”种浩与种溪面面相觑,叹了口气。

张明远道:“后来如何?”消瘦宋使道:“庆历和议达成后,仁宗皇帝于当年十二月派张子奭、张士元为正、副册礼使,封李元昊为夏国主,赐金涂银印的‘夏国主印’。但此后李元昊奉行外王内帝的政策,并且为了撑持一方独尊的皇帝地位,不愿在夏国民众面前用客礼接待宋朝使节,暴露自己对宋朝的臣属地位,将我大宋派来的使臣挡在宥州,设馆安顿,不让他们到夏国都城兴庆府。你们想想看,这李元昊的确是死要面子之人。”

矮个宋使道:“与此同时,我大宋还决定在保安军和镇戎军的安平皆设置两处榷场,恢复了双方贸易往来,但禁止西夏售卖青盐。宋夏和平维持不到二十年,到仁宗皇帝嘉佑年间,西夏再次犯边,我大宋朝廷迫于无奈,则停止岁赐。神宗皇帝以后,宋夏和战无常,庆历和议往往难以落实。本官以为这‘庆历和议’与‘庆历新政’实乃如出一辙,皆昙花一现,名存实亡。”

张叔夜叹道:“西北时战时和,西夏的马匹由此很少售卖给我大宋了。我大宋想要购买马匹,只好去辽国想办法,或从西南的大理国颇费周折。吐蕃与西夏沆瀣一气,想要从吐蕃买马也难上加难。”种浩、种溪面面相觑,想起种家军的马匹,不觉神情肃穆,嘘唏不已。

张明远寻思,我大宋的确缺马,不缺驴。驴在东京在长安屡见不鲜,不过马恐怕行军打仗才会有,何况是汗血宝马。自汉唐两代至今,便是中原将领梦寐以求的罕见之物。费无极寻思,西夏在怀德军用兵,种家军每次都不能斩杀大将,也是因西夏人骑的烈马疾如风雷,只能眼看着西夏人逃之夭夭,却没有办法。如若设计打败西夏将领获得了汗血宝马,种家军就像是得了奇珍异宝一样,颇为喜笑颜开。

夜幕降临,西夏国都兴庆府城中也是灯笼高挂,喜气洋洋。此处夜景虽无东京那般繁华辉煌,但在异国他乡,能见如此盛景,张叔夜等人倒是倍感亲切和意外了。塞上就是塞上,虽是暮春之际,可春寒料峭,天气说变就变,令人捉摸不透。不多时风沙不小,城中街道便没了人烟,都回家紧闭房门。张叔夜等人被告知风沙来袭,只好掩住房门,和着呼呼地黄风,宋使们在馆驿中进入了梦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次日连着风沙,张叔夜等人只好在馆驿歇息,出不了门,兴庆府灰蒙蒙一片,漫天土黄,街市上也没有人出没。张明远和费无极只好同种浩、种溪在馆驿看书、作画,谈笑风生。又过一日,兴庆府,阳光明媚,一派好风光。原来半夜降雨,早将风沙按在地上,动弹不得,雨水冲刷后,空气清新。

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与宋使们起身后,便到大街上去了,只见,大街之上,已陆续熙熙攘攘起来,宋使团在此漫步而来,卖品之多,令人惊叹:青稞、大麦、稻米、荜豆尽皆于此。街市之盛,让人感慨:茶肆、酒楼、客栈、商铺,人头攒动。

“哎,来看一看,瞧一瞧啦,啊,回鹘宝马,雄烈康壮,日行千里了。”一商贩吆呵道。他的一副着装,显然是西州回鹘之人,白色羽毛插在尖角帽上,随着脑袋轻轻摇曳。还有一伙计,自然是手下。张明远过去问道:“你这可是回鹘宝马?”看了又看,啧啧称赞。“你们莫非中原人士,这般打扮乃是宋朝人了。”商贩问道。

张明远笑道:“看来,你是到过中原的,你一个回鹘人,如何到此贩马?”那人笑道:“果然好眼力,嗯,不错。我实乃回鹘人,夏王乾顺对于异国而来的商人,甚为体恤。他对外商以及与他国间的货物往来颇为优待,也多有鼓励,我等故而可以到来。”

费无极问道:“原来如此,那我们大宋与他设榷场,为何西夏还要进攻我大宋呢?”回鹘人摇摇头,欲言又止。种浩摇摇头,道:“这个嘛,便不得而知。”种溪看向张叔夜,道:“还望大人赐教。”张叔夜笑道:“榷场归榷场,交往归交往,作战归作战,此乃国与国间之事。我等如何明白,好了,走吧!”言毕,余众尽皆离去。

那吐蕃人摇摇头道:“看来,此些人,是大宋朝廷的人。”契丹人道:“他们莫不是大宋来议和的使节?”“嗯,应该是吧!”回鹘人道。说话之际,只见,张叔夜、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溪等人已走出老远去了。

他们刚一回馆驿,西夏礼官焦彦坚便迎上前来,笑道:“张大人,你们昨晚歇息的可好?”拱手一笑。“承蒙礼官关照,甚好,甚好。”张叔夜回应道。

西夏礼官焦彦坚便道:“我主今日有请,请诸位宋使们到王宫去。你们且先准备,我在馆驿外等候,先行告退。”张叔夜道:“好,我们马上便来,有劳礼官了。”言毕,那西夏礼官便迈着八字步,威风凛凛之际,昂首挺胸走了出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