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事:“这个,这个……”
“先不说这个,”许栀和比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们主家能接受卖铺子吗?”
管事说:“若是许娘子出得起银钱,自然能卖。”
一直沉默着的潘光忽然插嘴:“我记得潘楼街附近的商铺大小在真宗朝都被丈量过,大小差不离,一间铺子大抵在八千两上下。”
常庆妤带来的帐房先生也道:“潘郎君说的不错。不过庆历年间黄河水患,汴京周边粮食减产,粮价上涨,有一部分人离开了汴京,也导致了潘楼街附近的铺子价钱降低。按照当下的情况,这间铺子若是买下来在七千五百两左右。”
说着,他递了两张纸过来,上面写着潘楼街铺子变动。
纸张依次从众人手中传过,管事看到这张纸,干巴巴地点了点头。
许栀和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说话的帐房先生一眼,两人不急不徐地喝着茶,说着养画眉的注意事项。
仿佛刚刚补充的那一句话,只是随口一提。
管事:“兹事体大,许娘子,我需要和主家确认过后才能给你答复,还请见谅。”
许栀和:“自然,买卖乃是大事,若是出了结果,烦请来潘楼告知一声,潘郎君是我好友。”
首次被正面肯定身份的潘光挺直了胸膛,脸上是按捺不住的笑意。
管事离开的时候还有些浑浑噩噩,他听信了良吉的话在前,然后遇见了一个比一个难缠的角色,他以为画了押去官府公证就能走人,没想到横生这许多波折。
管事回去后找到了主家,主家听说还有潘常两家的推动,连忙叫他应允这门生意——不管怎样,结个善缘也是好的。当然,都是后话。
管事离开后,许栀和郑重朝着今日过来帮忙的几人道谢。
她将地点选定了潘楼,潘光一直在旁边作陪,常庆妤听说这件事后,语气坚定地说要过来帮忙,两人虽然都没当回事,但他们只要坐在这儿,便能省去铺子交易过程中的诸多扯皮,更不要说常庆妤带了经验老道的常家帐房先生过来。
常庆妤:“许姐姐这么客气做什么?”
她看了一眼兴致勃勃说着养文竹饲画眉的两位帐房,也看了一眼赖在散桌不肯离开的潘光,“他们啊,其实心底也好奇今日的放榜。”
就算没有许栀和这件事儿,帐房先生也会溜达上街。他们关注名次,也关注其中对常家商铺是否会产生影响。所以来这一趟,算是半顺道。
至于潘光,在哪儿不是坐。
潘光见常庆妤看向自己,心底起了毛:“你看我做什么?”
常庆妤朝他做了个口型:“潘光哥哥,你趁我兄长不在说他坏话,我要如实告诉他。”
“……就算你兄长坐在我面前,我依旧照说不误,”潘光说,“比起这个,我更加好奇许娘子赁……买潘楼街的铺子要做什么营生?”
许栀和卖了个关子:“这边打算做点新奇的。不好描述,下次我带些给你尝尝。”
“果然是饮食……许娘子若是答应,潘某很愿意为你分忧。某中庸之才,但营生还算过得去眼。”
潘光上下嘴皮子一碰,热络的话语不要钱似的往外蹦,然后声音戛然而止,“不是,什么叫做这边做点新奇的,难道还有别的地方?”
许栀和点了点头:“猜对啦,还有曹门大街。”
汴京从内到外依次分为宫城、内城和外城。曹门大街便是外城的主干道,起于最南端汴河码头,一路北上直达新郑门,呈南北走向。
和内城的富庶不同,外城的平民百姓更多一些。庆历五年开封府含汴京在内共辖二十四县,总户数为二十六万三千余户,汴京城户数最多,占其中一半左右。其中,外城户数占了约四成左右。
因为外城人数相对于内城少,且出手远不及内城官宦之家出手大方,外城一直没什么像样的正经铺子,能支个棚子都算是十分重视,露天卖东西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