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看到弘时,“弘时也在啊。”
“嗨,在府里呆的无聊,出来喝杯茶。”
允祹道,“正好遇见弘时侄子,对了,弘时有个事,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八哥你肯定知道。”
“弘时,快,跟八哥说说。”
弘时先向允禩见了礼,然后犹豫道:“十二叔,不用了吧,八叔应该是才下衙,还是让八叔快回去休息吧。”
他也不傻,知道自家皇阿玛和八叔一直不对付,所以不打算跟允禩接触太多。
允禩一派温和的长辈风范:“无妨,我在衙门也是整日坐着,并不累,弘时你既有事,说来听听也无妨,希望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给你提点建议。”
“站在大街上说话像什么样子。”
允祹道,“八哥,我们正要去醉秋楼,你也一起去坐坐吧,回府有什么意思。”
允禩道:“也好,醉秋楼我去过一次,还不错。”
弘时欲言又止,想要拒绝。
允祹却根本不给他拒绝的机会,拉着他就上了马车:“走走走。”
弘时最后‘不情愿’的从允禩那儿得到了一个办法。
……
“小心,小心。”
造办处的匠人在弘书的指挥下将刚刚冷却完毕的平板玻璃搬出房间,放在阳光下细细查看。
一点点看过去,弘书越来越激动,正要宣布成功的时候,一个匠人‘咦’了一声。
弘书立刻紧张地问道:“怎么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造办处的匠人们已经很习惯这位小阿哥混在他们中间,不再惶恐。
发出声音的匠人叫葛荣,此时道:“六阿哥,这里有几个小气泡。”
弘书立刻凑过去,果然在边缘角落发现几颗比米粒还小的气泡。
激动冷却了些,弘书问道:“除了这处还有其他的吗?”
其他匠人纷纷摇头。
“没有。”
“没发现。”
那也不错,弘书松了口气,虽然还是有点瑕疵,但这块已经做出来的最好的了。
写制作流程的时候弘书觉得搞平板玻璃很简单,直到上手他才知道,没有简单的事。
首先,中国一直发展不起来好玻璃,是因为缺少碳酸钠,弘书用了人工合成纯碱,但没有大型实验室器具,合成量实在太少,最后没有办法,先用了草木灰代替。
第二,温度和烧制的地方,有煤炭在把温度提上去也不难,就是烧制的地方,造办处倒是有窑,但那窑在城外,最后弘书还是打了个报告,求了好半天才让阿玛答应他偶尔可以出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