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舒诺自打赚钱以来,每年会花钱让伊柳报才艺班,让她什么都学一点,学得东西多了,便会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
她总说她过得苦,当初为了早点赚钱而升上高职,选了个水电专业,接着早早进入职场给人打工,大学生活一直是半工半读的状态。
因为自己吃过苦头,便想让妹妹过得好点,至少能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科系。
音乐、会计、舞蹈、美术,只要能想到的,她都让伊柳去学,奈何自己的妹妹不论多拼命去学习,却对什么都没天赋。
说到底,还是基本功差,输在了起跑线上。有人七岁开始学才艺,而伊柳今年十七岁了。
别人学了十年,她才两个星期,不管付出多少努力都跟不上别人的步伐。
父母没有先见之明,没有预先安排孩子的未来,伊柳的起步阶段比同龄人迟上许多,注定要比别人辛苦得多。
正好伊舒诺的朋友在今年创办了陶艺工作室,干脆破罐子破摔一般让伊柳去当个学徒。
“学不明白没关系,先去学。”她总是这么对伊柳说。
伊柳在前几次的失败过程中,慢慢被磨平了心态,尽管受挫,但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姐姐的责任,不敢愧对于伊舒诺的期望,所以每次都认真学了。
即便回家之后会躲在被窝内大哭,隔天带着通红的双眼还是得硬着头皮继续把课程上完。
十七岁对伊柳来说,是疯狂为未来焦虑的一年,是想不透也睡不踏实的一年。
社会制度总是让还没摸清未来志向的学生早早选择科系,稀里糊涂地匆忙填选后又难以挽救,有人说,“大不了之后再转科系。”
但是年龄在后头追着跑,摆着指头数数,实在没剩下多少时间可以犹豫了。肩上承担着家人的期盼,于是一边后悔当初,一边麻木地为了将来而学习。
……
值得庆幸的是,许是心细,又或者是手巧,伊柳对陶艺渐渐上手起来,这是她在填志愿前的最后一个暑假,也是她最后能够选择心仪科系的机会。
即便将就,对她来说也算难得,至少有人帮衬自己,至少有人看重自己的未来。
工作室的老板是伊舒诺的发小,一位和二姐同龄的女孩,名字叫顾月。
顾月与伊舒诺从小一块长大,前者被父母安排妥当,留在小镇发展,生活安逸且幸福,后者则飞往南方城市上学,在外地闯荡,靠自己打拼创业。
待在工作室里苦学的日子,顾月常和伊柳说:“你姐姐是一个特别有才华的人,很有经商头脑也很聪明。”
在她的口中,伊柳更全面地认识了自己的二姐,从前她就崇拜伊舒诺,为了跟随二姐的步伐,伊柳一直想考到南方去,想到那里去看看不同于宁镇的世界。
某个夜晚,她接到了来自伊舒诺的电话──
“你要是对陶艺有兴趣,大学就报个陶艺类的专业。”
“考到我这里来,我给你办工作室。”
“不用担心钱的问题,我前阵子投资赚了点,肯定够你花,你好好上学就行,考到南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