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书局已经加印了好多次,依旧满足不了读者群体的需求。
战忽局内从宫里调派了好几名画师来帮忙,《正宗武经总要》已经从原先的介绍类转而朝着图画类转变,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公式,不可谓不专业了。
但是想要弄懂其中的奥妙,可不太容易。
弓弩院和南北作坊已经不知道多少次被人入侵,好在发现及时,除了一两次让人跑了,其余都关押在了皇城司的大牢里。
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长相接近宋人的辽国密谍,也有西夏人,还有南唐不良人。
似乎他们都挺紧张大宋到底又更新出来什么了不得的武器来了?
曾公亮和丁度版本的《武经总要》只是前半部,后面断更部分都是宋庠哥俩凑齐的。
如今更新到了第23卷,短短数月就完成了四卷内容,不可谓不快。
而且内容夯实,配以图片和数据,比起原来的《武经总要》来厚了不少不说,价格还不变,当真是良心之作了。
远在邕州府的曾公亮每次都不落下的购入拿回去观看,准备吹毛求疵一番,但是。。。根本看不懂。
似乎看了,又似乎没看。
图片很不错,很精致,但是想要弄出来很难,很多矿产都凑不齐,更别说什么名家雕工了。
再就是驱使人数,比起曾公亮版本少了不少人,倒是简便了不少,但是材料方面多了数倍不止。
刚开始那些外藩人也没太当回事儿,但是时间久了,就有人看出端倪来了。
大宋缺铜,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是每次更新新型武器,都需要用到大量的黄铜。
以大宋钱荒的问题,不该有那么多黄铜用于制造武器才对啊?
但是很快就有大聪明出来解惑,前不久大宋市舶司对外公示,要想带着货物回国的大食商队,必须用铜钱交割,意思很明显,不允许你们将铜钱带回去。
你们是无所谓,但是大宋就要难受了。
一个劲的制作铜钱,谁受得了?
再一个就是大宋境内的青鸾银庄开始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后,大大的降低了运输铜钱的麻烦。
所以结合几件事情后,更多的人相信大宋眼下不但不缺黄铜,更是可以将回收回来的铜钱重新熔炼用于制造新式武器。
况且香山县发现的三处银矿,可以大大的缓解钱荒带来的压力,枢密院里已经开始想方设法让辽人接受用白银黄金等交割岁币了。
三十万贯钱约等于二十三万两一千两银子。
而那三处银场每个月都可以开采出十数万两银子来,加上南洋缴获的银子金子重新熔炼用于缴纳岁币,起码可以多撑上个五六七八年了。
“公主请捎带,宋相公正在下楼!如今学院只有这一台升降机正常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