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挑的礼,又厚重又讲究。
更是安排最倚重的陪嫁嬷嬷亲自携礼登门。
顾府。
顾荣瞧着来历不凡,令人眼花缭乱的物件儿,心思莫名复杂。
过去五载,她深居简出,勉力支撑,却声名狼藉,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如今,她矫揉造作兴风作浪,偏偏洗白了恶名。
细想想,什么迷途知返,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都是坏人做了一件好事的赞誉。
好比此刻的她。
“顾大姑娘,夫人特意吩咐,要求老奴代她向姑娘道一句谢,奕公子年少轻狂、行事不知轻重,仰赖姑娘知书达理持重谨慎、思虑周全,方避过一场祸事。”
奉恩公夫人的陪嫁嬷嬷态度甚是诚恳。
顾荣笑道“嬷嬷言重了。”
“南小公子,少年意气,侠义心肠,是顶好的品性,待来日,必能为奉恩公府增光添彩,成为奉恩公府的骄傲。”
此言一出,令陪嫁嬷嬷的心中倍感熨帖与舒坦。
“借顾大姑娘吉言。”
“夫人的意思是,此事总归是奉恩公府欠下顾大姑娘一份人情。日后,如若顾大姑娘有求,南家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顾大姑娘所求。”
力所能及,是个很灵活很主观的词。
奉恩公夫人知,顾荣亦知。
门面话。
“顾荣实不敢居功。”顾荣谦逊道。
陪嫁嬷嬷越看顾荣越满意。
待人接物,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遗憾的是,家世稍显逊色,运气也似乎未曾眷顾。
差了些,差了些啊。
否则,说服夫人为奕公子求娶也并非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