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派原本是1908年就选上来、名正言顺掌权的,1911年的时候,阿斯奎斯又推进了一些改革,当时又改选重新组阁,连任成功了一次。
算起来,如果没有爆发世界大战,以当时布列颠尼亚绝对放纵自由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扩张,自由派还能稳稳掌权很久。
但现在,因为他们放纵的经济政策,已经造成了反噬。那些政策只利于大资本家,却不利于集权和统筹,导致前线战局糜烂。
他们只能把一部分大权让出去。
当天,在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反对的保守派大佬博纳。劳,终于被阿斯奎斯首相吸纳进来,成为了事实上的“次相”,能够插手很多决策。
这是阿斯奎斯内阁最大的损失。
而再往下,阿斯奎斯首相,在今天损失了两位重要阁臣。
陆军部或者海军部,是必须有至少一个保不住的。
在今天之前,阿斯奎斯还在权衡,到底是放弃海军大臣沃顿,还是陆军大臣基钦纳。
沃顿的问题在于,他已经连续两次带领海军遭遇败绩了。
去年11月份的奥斯坦德战役,希佩尔那个疯子以一艘战舰都没沉没的代价,干掉了皇家海军4艘前无畏舰和一堆辅助舰艇,造成了海军官兵总计8千人的伤亡、溺毙。
这一次更离谱,十几艘大型战舰沉没,1万7千多人战死溺毙被俘。
这样两场败仗下来,反对派喊着让沃顿大臣滚下去的声浪已然越来越高。
不过沃顿唯一情有可原的地方,就是他在这次大败中,是被陆军连累的。要不是陆军无能被包围,逼得海军不得不去救援,那海军也不至于阴差阳错掉进陷阱。
至于最后被希佩尔追击补刀的事儿,至今布列颠尼亚高层仍然觉得那是一个意外事件。
只能怪希佩尔这个疯子胆子太大了,简直不按常理出牌,行为无法被逻辑推测,就是个疯子一般抗命独走的精神病。
所以这一点导致的额外损失,倒是怪不到沃顿头上,反对的保守派也没打算揪这一点细节做文章,只是盯着前面几点、抓大放小攻讦。
而另一边,陆军大臣那里,基钦纳伯爵的问题则在于,他比海军少输了一场大败,一共也就输了一个战役,可他这场惨败的规模比海军大得多,一开始守铁路线没守住,后来守敦刻尔克城也守不住。
而且陆军的无能、被敌人夺取岸防炮台、调转炮口过来打海军,给海军造成了多大的额外损失?就算你打仗不行,你看到岸防要塞要被敌军夺取了,你想办法自毁都不会吗?
这些罪责算下来,最终基钦纳和沃顿的问题也就差不多半斤八两了,或许还是基钦纳稍微更重一点。
毕竟沃顿是去救基钦纳才出的事。
而今天发生的新情况,让这个天平彻底
()倾斜了。
因为对岸德玛尼亚人对俘虏的宣传战,导致大批陆军士兵变节、直接公开表示愿意为了敌人而战、不再为“一个肆意放纵后方工人工资远高于士兵军饷的资本家之国”
而战。
这可不是简单的投降或被俘,而是大规模主动、真心的投敌。性质要恶劣得多。
出了这档子事儿,阿斯奎斯首相是彻底保不住基钦纳伯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