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扛起了大旗。
而随着老太爷年岁渐长,魏三娃酒坊,也再次改名,变成了魏太公酒坊。
说起青木醉,魏云涛就止不住的自豪。
“想当初,这边各村有各村的酒,羌族有羌族的酒,逢年过节办喜事,认的都是外面的酒,西凤啥的。”
“现在,不管大事小事,青木川周边,喝酒只喝我们青木醉,包括羌族寨子里也是。”
“虽然我们青木醉跟别的酒不一样,但本地人就认这个酒,已经形成习俗,属于本地文化的一部分。”
至于哪里不一样。
魏云涛带着罗少安进入了酒坊内部。
先去看了原料。
他家的青木醉是标准的粮食酒,主要材料是玉米。
而且玉米很有有讲究,不能晒得太干,也不能太湿,需要适度。
怎么个适度法?
人家的秘密。
因此只能使用本地玉米,采收之后就交给酒坊来处理。
小白岩村,水田种稻子自己吃,旱田全种的玉米,专门供给酒坊。
玉米处理完之后,还要放进大水缸里,加水浸泡。
还只能用院子里那口井里的水。
一边泡,一边将不饱满的玉米粒挑走。
这两项,就限制住了青木醉只能属于本地酒,没法扩大生产,走不出青木川。
玉米浸泡好之后,还要上锅蒸。
魏云涛带着罗少安去到蒸房,满目水汽,热浪滚滚。
里面热的啊,得有四五十度,几个小伙子在里面忙活,有的压杠子起蒸屉,有的拿大铲子翻,有的在加水。
全身上下都汗透了。
这活还真不好干,就在这屋里,别说干活了,光是待着,已经是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