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不走这条路子,那么一开始就得把价格推上去,让人知道这是一家消费高、格调高的食肆,总比后面一次次涨价要好。
芳姨和赵大最终也被说服了。从结果来看,至少试运营的这十几天没出过岔子。
即使有过一些对价格抱有怀疑的,也在尝过菜品之后咽下了所有抱怨。
芳姨翻出账簿,每一笔后面都备注了客人的姓名、忌口和偏好。
原本是沈荔提醒她注意一下来沈记消费的客人有什么特点,不过芳姨无师自通,已经做出会员服务的雏形了。
“如今常来沈记消费的,一部分是住在附近收入较高的官吏,再就是一些身份模糊的富家翁。”
芳姨总结,“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白鹿书院的年轻学子。”
“白鹿书院?”这熟悉的名字让沈荔眉毛一挑,“这不是沈穹上学的地方吗?”
*
白鹿书院外,沈穹正准备和同窗一起去吃饭。
这家书院虽说并不是国子监那样的官方办学,但因为其师资雄厚、名声远扬又资历悠久,依然是京城部分官宦人家和勋贵子弟的首选。
周际当年为了把沈穹送进来,也花了不少功夫。
前几日,白鹿书院里忽然流行起了分享月饼。
沈穹原本还大为不解呢,结果一看,发现是沈记的月饼。
他不仅吃过,还吃的是沈荔着人送到府上的‘人情版本’。
和外头买的十二枚一盒不同,送上门的‘人情版本’分成了六枚一盒,更小巧,包装也更精致妥帖。
冰皮和流心各三枚,分开送给沈蓉和沈穹姐弟俩。
还有一份,让上门蹭饭的乔裴自己带回去了。
那分享沈记月饼的少年名为孙兆,家里有几座矿山,很是富裕,出手大方。
说是中秋吃了一回沈记的月饼,惊为天人,此后常常去吃饭,已经将沈记秋天这一季的菜单吃了个来回,只觉得道道应时应景,滋味鲜美可口。
不过直到一行同窗走到沈记门口,他才确定最近书院里颇为出名的小饭馆,就是自家堂姐的沈记。
被人问起脸色异样时,沈穹也就直接回答:“这是我姐姐的铺子。”
铺子里没见人,估计正在后院灶台边忙活。
他补充:“不过她是主厨,应该很忙,没空出来接待客人的。”
同窗们面面相觑:“姐姐。。。。。。?”
据他们所知,沈大人家没有庶子庶女。
沈穹的姐姐,莫不是沈大人家业已定亲的嫡长女?
沈穹摇头:“是亲堂姐,我二伯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