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平凡的一生有意义吗 > 第737章 宋若莘谈判(第3页)

第737章 宋若莘谈判(第3页)

“八万!”张茂急了,一把拉住她的衣袖,“不能再少了!我这就给弟兄们发安家费,还得给契丹人送粮食,处处都要用钱!”他忽然压低声音,“宋大人偷偷告诉我,那几位贵人到底是啥来头?值得李知府花这么多银子赎?”

宋若莘甩开他的手,从袖中掏出张新文书:“八万五,三分利,按市价算利息,五年内从商税里抵扣。”她将毛笔塞进张茂手里,“签不签?”

张茂的手指在“八万五”上捻了半天,忽然往文书上吐了口唾沫,抓起笔歪歪扭扭签下名字:“罢罢罢!谁让我张茂心善呢!”他忽然想起什么,又加了句,“得盖府衙的朱印,不然我可不认!”

宋若莘从随从手里接过印泥,“啪”地按在文书上,鲜红的印鉴在“八万五”三个字上格外刺眼。她收起文书转身时,听见张茂还在嘟囔:“其实九万两才合理……”

跨出天一楼的门槛,宋若莘回头望了眼那扇染血的木门。晨风吹起她的裙角,露出绣鞋上沾着的血痕——那点红,像极了文书上那个沉甸甸的“九万两”,压得人喘不过气。随从在身后低声问:“大人,真要给九万两?”

宋若莘没回头,珠花在风里轻轻颤动:“你可知大同府有多少农户?一户人家全年的用度不过十两银子,九万两,够九千户百姓活一年。”她将文书往袖中一塞,“张茂要的哪是赎金,分明是在剜大同府的肉。”

天一楼内,张茂正对着文书上的朱印傻笑,忽然想起昨夜赵新兰塞给他的玉佩,忙摸出来对着日光瞧。玉上的龙纹在光下流转,他忽然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娘的!早知道该要十五万两!”

门外的日头渐渐升高,照得地上的血渍泛出乌黑。宋若莘踩着那片暗红往前走,忽然觉得裙角的红痕像极了账本上的赤字,一笔一笔,都刻着沉甸甸的银钱,压得整条西南街都在轻轻发颤。

夜色漫过天一楼的飞檐时,张茂攥着那张九万两的借条,指腹反复摩挲着李星群的朱印。账房先生正用算盘噼啪计算利息,他忽然抬头道:"头领,按三分利算,三年后连本带利要十二万七……"

"十二万又如何?"张茂往嘴里塞着蜜饯,肥腻的手指在借条上敲出轻响,"李星群要是敢赖账,咱们就把这借条抄个百八十份,贴满大同府的城墙——让全天下都瞧瞧,他这知府是怎么欠着草寇的钱!"

话音未落,窗外忽然掠过一道黑影。张茂猛地按住腰间弯刀,却见檐角的铜铃轻轻晃动,只有片枯叶落在窗台上,沾着点未干的血迹。

天一楼后院的老槐树下,那个十四岁的契丹少年正用树枝在地上画着狼头。月光透过枝桠落在他脸上,映出与年龄不符的狠戾。三个蒙面汉子从阴影里走出,为首的人掀开面罩,露出萧老七侄子那张缠着绷带的脸:"三更时分,火油已备妥。"

少年握紧藏在袖中的火折子,火苗在掌心明明灭灭:"张茂的人换岗时会喝烈酒,咱们从柴房动手。"他忽然往地上啐了口,"九万两买五条命?便宜他们了!"

而此时的偏厅里,赵受益正用银簪挑着灯花。陈旸站在阴影里,声音压得像夜风:"陛下,张茂与宋若莘的交易,属下都听见了。"

"九万两。"赵受益轻笑,将银簪在烛火上燎得通红,"李星群倒是舍得。"他忽然往窗外瞟了眼,"契丹人的动静,查得如何?"

"已有三十余人聚集在篱笆墙外,看模样是要放火。"陈旸的手按在剑柄上,"要不要属下……"

"不必。"赵受益将烧红的银簪按在借条的边角,焦糊味立刻弥漫开来,"让他们闹。闹得越大,李星群就越难收场。"他望着银簪上的黑痕,忽然想起李星群当年在下邑说过的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此刻倒成了绝妙的讽刺。

知府衙门的灯笼在风里摇晃,李星群站在地图前,指尖划过西南角的红圈。柳珏端来参汤时,见他鬓角的银丝又添了几缕:"宋若莘说,张茂收了借条后,立刻加派了一倍的人手守篱笆墙。"

"他是怕契丹人坏了买卖。"李星群的指尖在"天一楼"三个字上重重一点,"但最该防的,是墙里的人。"他忽然转身,"让陆务观把亲兵换成便装,别带甲胄——"

话未说完,院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全撞进门来,手里的灯笼晃得厉害:"大人,西南角……西南角起火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