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说,几乎都可以看皇帝点选那些人。
一旦被选中,那么去了之后,既仍旧是大明臣子,在那自成一统的域外新国,也必定是就藩皇子们倚重的文武重臣,在那里位高权重。
甚至同样只是家中后辈、分支前去辅佐,一举两得。
嘉靖十三年,大明皇帝陛下对于未来大明的想法终于显露更多。
内部,新法诸策基本已经全面铺开,后面只是继续推行好、见到实效。军改之后,恐怕就真是国富兵强的局面了。
外部,俺答远遁漠北,经略西面意图再起。
南洋设了都护府,葡萄牙万里来降,海贸之利成为大明君臣新的期待。
外滇暂止兵戈,但缅族、孟族、掸族的矛盾仍然在。
交趾南北黎、莫两朝并立,宣交使馆仍旧依托海贸行在挑动纷争,夏言很清楚皇帝的最终目的是那里成为实土。
辽东三个边市,朵颜三部、女真都在大明要开发东北的战略中有新的用处和引导。
而朝鲜,大明在等着他们王储之争的白热化。
日本,又开始了谋划。
这一些,是身居高位的重臣们开始为自己、为家族子嗣谋划未来的依据。
但对年轻一代来说,他们还只是准备着踏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明年二月,又是会试。
已经成为江宁省一部分的徽州,二十二岁的胡宗宪准备启程。
因为乡试年年考,所以他中举人的时间更提早了一些,这是新法给新一代士子带来的最大利好。
他对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准备提前去京城,多请教一些人。
但四川的赵贞吉却很有把握。
因为虽然七年前他就名列四川乡试第四,但在杨廷和致仕回乡后他去拜谒时,杨廷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也对他有了新的建议。
“将为社稷器,吾儿慎弗逮也。”
有杨廷和的评价,有听从杨廷和继续研习新学的六年沉淀,赵贞吉仍旧在四川潜心苦读,并不急着进京。
他的祖上做过南宋丞相,他的志向和目标,同样是如今出现的总理国务大臣。
厚积薄发,赵贞吉相信杨廷和的判断:新法初期朝廷缺乏深刻理解新法和新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一飞冲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今朝堂上的格局,也带来了新的年资秩序。嘉靖八年的那一批,和唐顺之他们相隔太近了……
所以隔了两界,嘉靖十四年,会是最适合赵贞吉进入皇帝视野的一年。
他要以更强的姿态进入皇帝的视野!
此时,早已进入皇帝视野的海瑞在京城已经不知被抛过来多少橄榄枝,但他谨听着皇帝的教诲,安心学习。
他感受得到皇帝对他的期待,君父恩重如此,海瑞很担心自己有负圣望。
天资有限,就要努力,更要守心。
在广西梧州,广西总兵官的家里,戚景通匆匆回家,身上还穿着甲。
“父亲!”与原先不同,戚继光已经九岁了。